提琴木材也是会歌唱的
对于提琴制作的科研项目,提琴制作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的研究与测试以及提琴音板声学共振测试的科研立项,令郑荃多年沉浸其中。他说,欧洲的提琴制作重视对作品艺术性的挖掘,发展趋于保守,而中国提琴制作的学科建设可以在制作工艺的科学性领域有所突破。正如郑荃所官,提琴制作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的研究具有直观性特点,同时可在不同物理材料间进行声学品质的对比研究。相对于提琴设计的弧度、琴型等复杂问题,材料学研究更适合我国当前提琴行业的现实需求。
从木材的性能和提琴声音的关系看,郑荃可说是熟谙各个时期、各个产地,各种类型木材的声学特性。在设计提琴时,他先会在脑海中提前构思提琴作品的声音特点,在众多的材料中选择能够实现提琴音色创作思路的木材,然后再来考虑提琴琴型的设计以及琴体的弧度和尺寸等诸多艺术创作的手段。郑荃说:“从现今时代的观点看,提琴作品的声音没有绝对的标准,我们在语言范畴内,用宏亮,甜润、有力、沉静等词汇描绘提琴作品的音色。相对用于提琴制作的木材之间,也没有绝对的优劣区分。每一种材质的木材都具有属于自己的声音特质。在提琴作品创作过程中,制作师用自己的声音审美观来选择木材,以他的学识和经验挑选出最适宜的木材,来表现他的创作风格.关于木材的声学标准,在我国现行的提琴教材中,对于不同类型木材的密度,硬度,弹性模量,外观,声学衰悉数都有详细地论述。再深的研究领域是木材干燥的年限,也就是木材自然老化的年限。提琴的音色好,也源于木材长时间自然老化的过程,木材只有存放到一定的阶段,才会真正体现出它真实的声音特质。如此看来,在意大利提琴制作家族中,祖辈将制作材料留存给后代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同古埃及的胡夫金字塔,它的建筑方式至今,不为后世人知晓。而意大利斯特拉迪瓦里古琴历经历史的晨风暮雨,提琴的声音依然绚烂辉煌。对于斯氏古琴的制作材料和油漆技术,科学家们虽然用尽现世各种先进的仪器,对古琴制作材料的化学成分进行一再分析,仍无法破解其中的谜团。有的学术论著说,斯氏古琴木材的管胞孔在木材正常死亡时,应该有盖子封住管胞孔,但有的斯氏古琴在做木材切片分析时,封住管胞孔的盖子脱落了。“木材的结构状态与提琴声音的通透性完全是两个概念。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木材内部管胞孔的盖子脱落,木材的特殊结构对提琴的声音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科学考证。”郑荃先生说,他为此做过试验,但都没有达到揭掉木材内部管胞孔盖子的预期目标。
郑荃研究的课题是,当木材经过50年,甚至100年的储存后,木材本身的化学成分的变化,如何引发了提琴声学品质的变化。“意大利古琴的音色堪称卓绝,其原因在于经过时间的沉淀,木材的物理结构发生变化,而物理性能的变化又源于材质的化学分子的变化。”郑荃曾将木材浸泡在水中,用微生物对木材进行发酵,并在林业科学院的电子显微镜下进行切片分析。切片数据显示,木材的管胞孔还是处在关闭状态。”我们从木材内部的纤维和空气中水分的相关性的研发思路出发,来进行不断试验。这个科研立项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中科院科学所,力学所,北航四家科研机构共同完成的。通过在声学主观鉴定的基础上,对木材进行了声学频谱分析,以及北航科研机构对木材进行了声学共振试验三项数据结果显示,经过处理的木材,声音的科研指向是相同的,木材的声学品质有了明显的改善。”郑荃说。
学科交汇协作是艺术提琴未来的出路
20年来,郑荃在吸取国外提琴材料工艺的基础上,在提琴材料学上拥有了独创的科研成果。“毕竟,中央音乐学院提琴制作系研发实力有限,借助其他科研机构的技术力量,将科研技术成果在工业化提琴制作企业进行开阔性地试验,其意义是深远的。现在的科研成果对提琴声音品质的提升效果明显。”郑荃说,他下一步会着力研究油漆的透明度、丰满度。颜色等艺术领域的科研项目,以缓解国内在此领域内科研速度缓慢的问题。
由于艺术与科学两大研究领域的专业性的特点,国内非常缺乏驾驭多种学科的复合型人才。进入2l世纪后,是各学科交叉,协作的时代,许多科研项目需要多学科的人才协作才能得以进行。郑荃说:“提琴制作艺术是多学科知识融会交叉最好的一个结合点,结合声音和视觉审美诸多层面的专业问题。在未来,提琴制作会吸引更多学科的专业人才的科研兴趣,许多非艺术专业学科将介入提琴制作学科的建设。提琴制作专业作为交叉学科,涉及到声学、力学、材料学,化学多种非艺术专业学科。在欧洲,提琴制作艺术历来被看作传统行业,制作师的观念也相对保守,他们制琴工艺更多是作品视觉的复古问题,追求古琴制作师当时的条件,设计思路,制琴材料,琴体的构造,科研项目也如是。而国内的研究线路不同,在原始工艺的基础上,也会考虑到现时代的高端材料(如纳米材料),应用到提琴制作工艺中去,都是非常前沿的新材料、新技术。
师古,仿古,和新作品的创作
目前,国内手工提琴市场出现了制作风格仿古的倾向,师古,仿古,对于提琴制作艺术的方向性问题,郑荃说,仿古琴的制作,更像是对前人制作风格的探索,如同学习中国的书法艺术,在临摹大家的碑帖时,人们会感受到作品的很多细节,以及不易直接观察到的运笔特点。仿古琴的制作同理,制作师只有在模仿的过程中,才会通过细节感受到前人在琴体的材料应用,琴体设计思路的细节上有哪些特质值得我们借鉴。现在社会上流行的仿古琴,精确意义上说,不是纯粹的仿古,只是单纯的把琴的外观做旧,此做法无可厚非,但在追求商品价值的同时,也有制作家牺牲创作个性的危险。”
可以说,仿古琴在视觉和音色上,迎合了艺术人群的审美需求,仿古琴在国内也拥有了一定的市场。意大利古琴在艺术外观上有一种残缺美,琴体局部的磨损映射出木材本身的光泽和层次,而这些特点是新琴无法体现的。如此看来,仿古琴不算是一种毛病,当算是音乐界的一种乐器需求,如果把琴做旧,当做赝品来祸乱收藏市场,这就涉及到制作师的职业道德问题。
古提琴收藏慎防赝品
从意大利古琴的商业价值看,市场价格高达200万—500万美金,作为奢侈品,意大利古琴的收藏价值尽显出来。面对国内提琴收藏市场鱼龙混杂的问题,郑荃早年意识到,早期国内经济落后,名琴数量有限。在国民经济复苏增长的背景下,或许国内会出现一次购买旧琴的浪潮,这也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规律。最早,在二战世畀经济复苏后,日本购买了许多意大利古提琴,台湾、新加坡也从欧美国家购买了不少名琴。在此过程中,亚洲人确实对提琴的历史缺乏了解,知识有限,给制造赝品的投机商以可—乘之机。当时,郑荃意识到,中国要是没有专业提琴鉴定机构和人才,提琴收藏市场也将会是一片混乱。1997年,郑荃亲赴法国,专门学习古琴的鉴定。法国古提琴权威鉴定专家瓦泰洛在退休之际,对他的中国学生郑荃语重心长地说:“我知道,总有一天,中国人会对古提琴的收藏发生兴趣。但我们看看,日本在经济起飞后,有多少提琴赝品出现在日本,我是中国人的朋友,我不希望中国人走日本人的老路。这也是我培养一名中国学生来鉴定古提琴的初衷。”
郑荃说,他对中国提琴收藏市场的未来抱乐观的态度。毕竟,古提琴是世界公认的值得收藏的艺术品,但对现在国人了解提琴的知识,实在是不敢恭维.其原因是:国人对提琴的知识积累不够,多数演奏者不懂提琴,对提琴文化的历史缺乏兴趣,关于中文的提琴历史书籍更是少得可怜:其次,我国目前的乐器市场是相当混乱,国内乐器市场非常不规范,商人通过回扣的方式,误导学生的乐器消费,教师的职业道德丧失殆尽,学生在遭受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失去了对乐器品质的鉴定能力。”包括政府采购,大型乐团配置乐器,觉得很痛心的问题是,购置的乐器浪费很多国家的资金,劣质的乐器闲置在仓库内无法使用。其间,映射出腐败和无知两个层面的问题,二者结合,造成今天乐器市场混乱的状态。”郑荃心痛地说。他的朋友用25万美金购得一把所谓的意大利斯氏古琴,拿来一看,不过是赝品而已,价值仅值2万美金,这种个人上当受骗的事例着实不少。目前,国内缺少提琴鉴定的权威机构,缺少相应的规范机制。郑荃为此常年在国内各地举办讲座,包括通过电视媒体的《鉴宝》节目,做一位忠实的社会大众提琴普及常识和专业知识的传道者.
我们相信,社会也有自我纠正的功能,屡受劣质提琴侵害的人群,必定会更加趋于理性的来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乐器使用者会具备乐器工艺的专业知识,市场也会趋向规范,原因在于懂得乐器质量优劣的人越来越多,那些存在于市场的假琴、奸商,以及非正常的买卖关系将逐步被历史淘汰出局。真的希望我国达到这种市场环境的时间不要太长。
结束语:从客观角度看,使中国的提琴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是提琴制作大师郑荃的创业梦想,通过20年的拼搏,他把这句话变成了现实。有人说,是郑荃令世界提琴行业对中国人刮目相看。不仅是他作为首位摘取意大利克雷蒙娜国际提琴制作大赛桂冠的中国人,更在于通过20年的传教布道,他创建和推进了中国提琴制作专业的学科建设,他的授业弟子屡屡问鼎国际赛事大奖,中国人在世界提琴制作行业的自信心得到印证和再现。半个世纪来,郑薹从文革时期安徽农村的插队生活,磨砺成为世界公认的提琴制作大师,他的拼搏与付出,让国人认识到提琴制作艺术的魅力和存在价值。—个人做一件事情不难,难的是无论在逆境或是顺境中,倾尽一生的光阴,来恪守最初上路时所要追寻的最纯粹的艺术信念和精神,盲必信,行必果,提琴制作大师郑荃用自己的艺术创作实现了他的精神诺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