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之行》
乐器制造系3120提琴制作班 严嘉豪
一、赛前有感
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乐器制造系提琴制作专业的层层选拔下,我的作品终于突出重围,荣幸被选参加“德艺双馨”向祖国汇报文艺展示活动。我的参赛项目是提琴制作。这次作品在上海音乐学院华天礽教授、系主任胡晓光教授、意大利籍华人刘朝阳提琴技师的悉心指导下,历经四个多月的努力下,自己的这把参赛小提琴作品(面板:意大利枫木;背板、琴头、侧板:波西尼亚枫木;指板、腮托、旋轴采用巴西乌木;琴弦选用了奥地利多米南特尼龙弦)终于制作完成。带着自己亲手制作有并拥有心酸和汗水的提琴,踏上了进京比赛的路程,心里充满兴奋、喜悦、紧张和渴望。
二、抵达首都
第一次参加这样全国性质的大赛,下飞机后首都机场的宽广,雄伟以及先进磅礴的气势,一下子震撼到心灵,首都的霸气和气度一下子从呼吸到血液。在机场一番辗转以后,到达了本次比赛的举办地,北京九华山庄。办理完入住手续,整理完行李,用餐后对刚经过一番颠簸后的提琴作品进行了一系列的调试和检查,避免因为北京干燥的天气对作品产生影响。但是我们担心的天气干燥正成了对我们的提琴作品的有利因素,干燥的气候条件让我们的提琴的进口材料拥有了更加良好的振动效果。解决了我们在做琴时遇到的,音色不够宏亮,振动不够充足完善的麻烦。依靠着北京独特的气候,对提琴音色的改善,大家都觉得这是一种幸运顺利的象征!对于比赛大家顿时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三、比赛进行时
比赛是紧张而富有激情的,它短暂而张力十足,它拥有者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遗憾,它是每一个有梦想的人证明自己的机会,它让每一个过于自信的人明白自己仍有不足,同时让每一个自卑的人认识看清自己的能力。比赛,总是那么无时不刻的吸引着渴望梦想和成功的人,又那么无情正直公平的告诉我们,人生要努力,因为离真正的成功还很远!
在长时间的等待下,我们见到了无数的大大小小各种乐器的参赛选手进入评审间,我们看不到选手们比赛的状态,但我们听得见他们演奏出来的旋律,音符和节奏。音乐是个绝对听觉上的艺术,好听或不好听,感动或平淡就是判断音乐好坏的最直白的评价。音乐家总是能捕捉大幅音乐篇章中的小细节,使那些细节体现的完美富有感染力。在比赛过程中我们也体会到了,音乐带给我们的各种感受,架子鼓的气势和激情,萨克斯的温柔和温婉,小提琴的灵巧与柔美,大提琴的磁性和华丽,这些优美动听的声音让我对提琴制作有了很大的启迪,对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意大利斯特拉迪瓦里提琴音色之谜产生了遐想……
漫长的等待下终于轮到我们比赛了,三位老艺术家评审之中,要求我试奏自己制作的小提琴,比较下给于点评和鼓励。他们对我们的教育理念“让会乐器的人造乐器”评价颇高。老艺术家对我们的参赛项目有着相当充足的了解和兴趣,凭着多年的经验和对艺术的执着,在没有对提琴材料的了解下,就能够对音色感受、材料弹性和振动以及对弦的材质等特质和特点做出评介,专家对我们制作的是乐器而有别于普通乐器生产厂家的产品之区别,专家一语道破的分析另我们每一位选手折服。感受良多。我们这次的提琴制作比赛,三位评委专家主要是反复聆听我们每一把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的比较,评判出每一件作品的成绩,这一招太厉害了,因为我们制作的是供专业演奏者使用的乐器,对我们的音色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小提琴的G弦高亢浑厚有力而富于磁性,D弦A弦有深度而甘醇甜美,E弦瑰丽亮丽而有穿透力,四条弦虽各有特点,但还必须过度均衡和谐。我的作品虽还没有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我明白了努力的目标。
四、祖国首都北京游
观赏升国旗:在凌晨五点半我们就被叫醒,谁叫升国旗的时间很早呢。到了,我们在天安门广场的对面长安街观看。离升旗时间还有十分钟,除了我们在长安大街的那侧,旗杆三面已聚满了人,密密匝匝,形成一道凹字形的人墙。大约六点五十分的时候,天安门中门里终于跳出一点亮光,开始的时候,那亮光像一颗星星,极耀眼,极鲜明。转瞬之际,那亮光又连成四线白光,闪动着,扩大着,渐渐地,还原了刺刀的本来面目。这时候,升旗仪仗队已跨上金水桥,整齐的脚步声也隐隐传来,由远及近,越来越响亮。接旗的升旗兵将红旗系上旗绳,左手一抖,红旗便缓缓上升,国歌奏起。此时,所有的目光都仰视,随着五星红旗上移;所有的面孔都庄严,体验着这一凝重的时刻。国歌声落,红旗升起。顿时间,欢呼声响彻广场。我们便在那欢呼声中离开了。
畅游紫禁城,也就是故宫,换句话说我们要去皇宫转转。在进故宫之前得先从天安门进,所以一定要登上天安门城楼,在登上城楼时,眼前便是天安门广场鸟瞰,这个角度正是当年毛主席在开国大典致词时站过的地方,我也特意站在那感受一下当时宏伟场面。 下了天安门,经过端门,便来到了故宫的正门——午门。午门的讲究很多,它是由三面墙围成一个正方形的广场,正面三洞门,两旁各设一洞门。其中正中间的门只有皇上平日里可以走,皇后在新婚当日也可以走一次,再有就是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走一次。左右两个门是文武大臣和宗室王公出入的门。而其它文武百官只能走两个侧门。从午门的正面看是三个门,从后面看是五个门,所以有“明三暗五”之说。 我在午门门口租了一台电子导游机,它可以帮你游故宫,边走边讲。进了午门便真正进了紫禁城,首先要跨过内金水河,前面是一片开阔的广场,正中有个宫殿式的大门。故宫里所有的门其实就是一个宫殿式的建筑,这个门叫太和门,门两旁蹲坐着一对大青铜狮,这一对狮子号称中华第一狮,威风八面。 穿过太和门,又见到一个更大的广场,前面是一座更大的宫殿,也是故宫里地位最高的宫殿——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皇上升朝的地方。太和殿果然气派,故宫里最大的数字是九,而太和殿的殿檐上设有十个走兽,由此可见太和殿的地位已经用九这个数字都不能代表了。太和殿建于三层汉白玉石阶上,是当时北京的最高建筑。在殿的底座汉白玉石阶上雕有1142个龙头,龙头的嘴通于地面,每逢下雨时,积水便通过这1142个龙头流到地面上,所以便有了“千龙吐水”这一奇观。 太和殿的后面是中和殿和保和殿,这三大殿构成了故宫的前宫。再往后便是后宫,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清朝时的故宫每个殿的牌子上都有汉满两种文字,而现在从午门到保和殿所有的牌子却只有汉文,为什么呢?因为当时袁世凯当了83天皇帝,下令把前宫所有的满文抠掉了,这也是袁世凯窃国的铁证。 沿着保和殿这条中轴线一直朝里走,路过乾清门,来到乾清宫。这座宫殿是顺治和康熙两个皇帝的寝宫,到雍正帝的时候,雍正帝为康熙帝守孝27个月,就把寝宫搬到了养心殿。从此以后,历代皇帝就正式住进养心殿了。穿过交泰殿便来到坤宁宫,这里在明朝时是皇后的寝宫,清朝时是皇帝大婚的洞房。现在坤宁宫的摆设都是按光绪帝结婚时的原样复原的。 在故宫里面也有一块九龙壁,这块九龙壁是仿制北海九龙壁建的,所以没有北海的九龙壁精美。但是却发生了一段感人的故事:当年在故宫建九龙壁时需要烧制270块琉璃砖,每一块琉璃砖都不一样,组合起来才是一块完整的九龙壁,所以少了一块就全部作废了。当工人们烧砖时不小心打碎了一块,这可是要犯杀头之罪的。这时木匠师傅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用木料雕刻了一块仿制品,刷上油漆,瞒过了官员的检查,工匠们才免去了一场灾难。通过这件事,反映了当时的朝廷腐败,也显出了劳动人民的团结友爱精神。但是这块木制品毕竟经受不住岁月的洗礼,现在已经腐烂了。 妻子最想看的的宫殿是还珠格格小燕子住过的漱芳斋,但是漱芳斋却不对外开放,正处于修缮过程中。 在储秀宫门前,我们看到了当时秀女睡过的床,这些秀女当中,就有后来的慈禧太后。 在珍宝馆里,我们见到了故宫里的从多宝物,其中有皇上的玉玺、龙袍、龙冠。各种珍奇异宝琳琅满目,不计其数。 让我们有幸看到的是宣统与皇后婉容的照片以及慈禧的晚年照片,到了清末年间,皇宫里已经有了照相机,所以留下了中国末代皇帝的照片。宣统帝很黑很瘦,而婉容不愧为皇后,非常漂亮,在当时可以说是天下第一美女啦! 故宫里面的景物实在太多了,一天时间也游不完,下午3点多钟时,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故宫,而我一步一回头的想再看看这座紫禁城,看看这个住过20多位中国皇帝的皇家宫殿。 离开故宫时,我突然对清史产生了浓厚兴趣,以后有时间一定要学学,仔细研究一下故宫。结束了故宫的游览,我们又去了长城。据《吕氏春秋》上说:“天下九塞,居庸其一”。但当时的秦国并未统一中国。但当时的“居庸关”是在燕国境内,显然吕不韦的意思是要把“居庸关”掌握在自己手中,以便达到他“北却匈奴,南控中原”的政治目的。但是我这次的目的地,还不是“居庸关”,而是在它以北的“八达岭”长城。“八达岭”,顾名思义就是四通八达的意思。当初,成吉思汗曾带领着他的蒙古铁骑,攻入金中都;明成祖朱棣也率领着明朝的大军由此七出漠北,扫荡北元的残余势力;满清的皇太极,也曾被袁崇焕的“关,宁,锦”防线拦住去路,不得已借道蒙古,才实现了兵围北京城。难道说,偌大的北京城就只能依靠此处才能进入吗?带着这个疑问,我要一探究竟!其实,“八达岭”城关,就设在一个很小的通道之中。这个通道就叫“关沟”。它是北京北部的燕山和西部的军都山,在北京西北部交汇形成峡谷,而“居庸关”就设在此峡谷中,“关沟”因此得名。当时南北交通,贸易和战争便不断的上演着。历史已经过了很久,现在,它的军事用途已不再有了,但是作为一处风景,还是十分够格的。因为但凡兵家必争之地,大都奇险绝丽,风景怡人。例如:四川的“剑门关”,甘肃的“嘉峪关”和河北的“山海关”等等,无不是历史悠久,景色壮观!过去的“关沟七十二景”现在已荡然无存了,只剩下“望京石”和“白凤冢”的故事还在流传!京剧《游龙戏凤》讲的就是明武宗朱厚照与民女李凤姐的这段感情故事。荒诞不经的武宗皇帝在山西私访,发现了相貌美丽的李凤姐,便强要纳为妃子。但行到“居庸关”时,李凤姐不幸染病。于是,武宗决定让她在此养病,待病愈再归。于是,她便日日走到一块大石头上朝京师望去,下人将此情形禀报给了武宗皇帝,皇帝非常感动。下诏令其回京医治,但是很遗憾,此时的李凤姐已经病逝。武宗皇帝认为她是相思而亡的,所以为她修坟建墓,并将那块大石赐名为“望京石”。第二年春天,又在她的坟上长出了白色的草。因此“白凤冢”的名字便由此而来。长城的修建,在中国的历史上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其中较大规模的有三个时期,秦始皇统在一中国后,面对北方强悍的匈奴,他一时无力出兵。只有通过修建长城,才能防御来自北方的威胁,消除边患。他将北方的燕,赵,魏和自己的边墙连在一起,组成了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的长城。到了西汉时代,由于汉武帝开疆拓土,大将军霍去病领兵,封狼居胥山,打通了丝绸之路,于是,更长的长城又出现在中国的版图上。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明代修的长城。终明一代从未停止过对长城的修建,“八达岭”就是其中最有价值的一段。它不仅将长城的形制完整的保存了下来,如城墙,敌楼,烽燧和城关等,再有就是它的制造工艺之复杂,施工之艰难,是我们今人所赞叹的!在“八达岭”的城关前,一副遒劲有力的书法作品就展现眼前。“居庸外镇”四个大字格外的显眼。进入其中,仿佛又回到了哪个年代,城关里各色人等:有做小买卖的,有打制各种金属制品的,还有现做各种小吃的以及不停的走来走去的士兵。一切都被一种和谐友善的气氛所包融着,一片和平的氛围!由此往上走:坡是缓的,楼梯是长的,令人感觉就连墙都是矮的。因为是深秋了,所以游人也少了很多,心情很不错!感觉内侧的女墙,真像女子一般优美;外侧的垛口也如同男子一般刚毅;两边的山脉就像一个人的双臂,将你拥在中间,有一种“月作金徵风作弦,清声岂待指中弹。伯牙别有高山调,写在松风乱石间。”的感觉。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已然走到了北四楼。可就在这时,眼前兀的,出现了许多人,真可算得上是“拖南挈女,呼兄唤弟”。究竟是那里冒出这许多的人呢?原来,这北四楼正是“八达岭”滑车的起始站。游人可以从这里乘滑车上下,减少了从城台到北四楼的这段距离。这许多的人,沿着墙边走到一处仅能容下两人侧身而过的的小门,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拥挤在一个小过道里,真是大煞风景!想一想过去,这里说不定是谁都不乐意来的地方,由于没有办法才来服役的。可现在如此受欢迎,而且外国也来人凑热闹,不禁暗自好笑。想起高适的“霜净胡天牧马还,明月羌笛戍楼间”,一个胡,一个羌,用的真是何其贴切呀!北四楼是个交通拥挤的地方,数不清的游人要在这里上上下下,往来穿梭!而当时营建长城的工程师没有料到会有这么多的人来此游览,所以只是将门设计的又矮又窄,而且,只有一个门供出入,只好感叹北京交通做的表里如一了:城里塞车,城外塞人呐!登上敌楼,远远的向北望去。还要翻过几座敌楼,才能到达最高峰—“北八楼”又叫“好汉坡”。手扒垛口向下看,人潮如织;向上看,路程陡然间象是被天揪了起来似的。坡也变陡了,楼梯也变窄了,墙体也越发厚重了许多!真是“乱云如兽出山前,细雨和风满渭川”,想起清代龚自珍的“我劝天宫重抖擞,不拘一阁降人才”的诗句,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回“好汉”。于是穿过重重的人群,我又朝着顶峰迈进了。好一个“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呀!一路行来,只感觉气喘吁吁,不敢往下看,因为坡太陡了,好象一不留神就要滑落下去似的!但是有胆子大的,一路的小跑儿往山下冲去,不仅不拿自己的安全当回事儿,也不把别人的安全当回事儿,只顾一个劲的往下冲!从旁边的人议论才得知:原来这些人是赶旅游车的,因为怕车走了,所以才往下跑的,上来的时候没有一个是跑上来的!有很多的人大概有这样一种感觉:当你走到北七楼的时候,想再往上走,没路了。其实你没注意到,在敌楼前不到几米的地方有一个出口的标志。上面标明了去北八楼的指示方向,只不过很少有人注意到罢了。远远望去,高耸的北八楼似乎是在半空中,看似遥不可及,可通向它的路就在你眼前,这时是考验你意志的时刻。走上去似乎很简单,可是惰性却又在叫你“别去了,省省劲儿往下来吧”!但是心里又不甘,马上就要到了难到放弃吗?“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看看上的人也不少,于是决定往上走吧!看一看“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石碑。照张相留念,以后也好对人说呀!于是又从北七楼下来,沿着路标的方向走去。“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两万”。这是《清平乐 六盘山》里的上半阙。我想,今人附会的成分应该比较多。而且这句话在中国流传的这么广泛,大概一定也与这首词有关吧!长城作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代表,是因为他有着悠久的历史;广博的内涵以及承载千年的文明。这是一种精神,是形而上的。弄块石碑放在这里,其实原本就是一件十分可笑的事情!但可悲的是,这竟然是“八达岭长城”管理者们的浅见啊!站在北八楼上,凭风而望。山脚下人声鼎沸,车马喧嚣;抬头望去,另一边则萧疏暗淡,人迹罕致。零星有几个人在趴野长城。城墙上留下了来自全国各地游人的签刻。想起了战国时期的“荆苛刺秦”,燕太子丹何尝就不是英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多么另人充满了豪情啊,但是其中又有些许悲凉,而眼前的石碑又是多么的不合时宜呀!我在往下走的时候,抚着剁口向外看去;关外是一片荒凉,干枯的树枝和荒芜的杂草,构成了一副蛮慌的景象。如有强敌进攻,绝对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再倚着女墙向关内看,除了远处的停车场和服务区还有些烟火之外,别的和关外那是一模一样的。来的时候看过一些影视作品,里面的烽火台只要一放烟,绝对是弄的一大片的黑烟铺天盖地的。污染环境不说,还让看的人糊涂。其实,之所以叫“狼烟”,就是利用狼的粪便收集在一起,一旦有变,就点燃它。因为狼是肉食性动物,粪便里含有脂肪,所以易燃且烟是直的,易于区分,所以,形容一个地方战乱频仍,人们就用狼烟四起来形容。结束了长城之行,内心感慨颇多:一方面为我们的先人感到骄傲;另一方面,对我们今人的表现感到无奈!“人间万象”真是“琳琅满目,目不暇接”呀!此时的心情已经是十分的复杂!我也说不好我们今天的人,是比过去更加先进,更加文明了呢?还是我们一贯如此,只不过是在重复着我们祖先所做的一切罢了?这个问题,恐怕是谁也回答不了的吧!
五、美食
北京烤鸭有"天下第一美味"之称,也是北京风味的代表作。
吃烤鸭的最佳去处当是北京前门外、和平门、王府井的"全聚德烤鸭店"。这家店创建于130年前,如果从烤鸭店的鼻祖杨仁全经营鸭子算起,那又要上推30年。宫廷菜是北京菜系中的一大支柱,体现了北京800年为都的历史特点,有着十足的贵族血统。时至今日,宫廷菜早已流入民间,虽然严格地保留着贵族风范。由于北京冬季寒冷,火锅终是北京人的桌上宠物。 风味小吃是北京一大特色,由于兼收各民族小吃特点,品种十分丰富。街上有许多小吃店,夜市和自由市场也有小吃摊档,到了春节,庙会、花会上的小吃摊总是最吸引人的地方。目前,在北京能吃到小吃有油饼、豆浆、年糕、炸糕、豆腐脑、茶汤、烤白薯、馄饨、烧饼等等。
六、结束行程
不知不觉的结束了北京之行,踏上回家的飞机,仍对北京有着一丝留恋!美食,美景,独特的京腔,北方汉子的直爽,首都的气魄,满载着获奖的成功喜悦在脑海里盘旋……飞机徐徐在宁波栎社机场登陆时,我幸福的思绪才随之谢幕。谢谢我们祖国的
心脏——伟大的北京!谢谢第九节《德艺双馨》文艺展示组委会和中国艺术家协会!谢谢母校给予我们这次荣耀的使命。
小提琴制作铜奖获得者严嘉豪
严嘉豪小提琴制作铜奖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