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光提琴工作室-乐器制造系

中提琴演奏
Viola playing

当前位置:首页 > 中提琴演奏 > 我的演奏十要领——中央音乐学院中提琴教育家何荣

我的演奏十要领——中央音乐学院中提琴教育家何荣

Update: 2012/3/23
中提琴的左手的手型与小提琴的手型及演奏方式基本相似,但我个人认为,中提琴手型的方向还可以借鉴大提琴的演奏法,手指与琴弦近乎90°,因为这样会更适合中提琴的大把位演奏。我们在演奏时无论在哪一个把位,手型的概念是及其重要的,手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记忆手指之间的音程关系。这对提高识谱能力、双音的音准、换把的准确性等都有着直接的关系。最常用的基本手型有四种:
1
)小一二手型(12指为小二度音程关系)
2
)小二三手型(23指为小二度音程关系)
3
)小三四手型(34指为小二度音程关系)
4
)全音符手型(4个手指之间的关系都是全音符)

右手的握弓手型自古有多种学派,其实我们追求的就是自然,避免多余的动作,我主张右手手型在运弓的过程当中,弓根和弓尖基本保持一样。握弓的基本方法:
1
)大拇指内侧与中指相对,
2
)食指和无名指第一关节自然接触弓杆,
3
)小指指尖自然放在弓杆上方,
4
)手腕与手臂成平面。

 

运弓发音

    一个圆润美好的声音有赖于我们得当的右手运弓,我们提琴的运弓就好比管乐和声乐的运气,如果气不匀,那么自然就会影响到发声,导致发音的不纯;气不足,能量就会受限。所以我们在运弓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弓子与琴弦的角度问题:弓杆与琴弦应该呈90度,我们在运弓的过程中尽量保持角度不变,这样就会保证发音的纯度,如果在运弓的过程中,弓子在琴弦上左右摆动,那么就会出现噪音。我们练习时可以看着弓子是否滑动,以此来检测弓子的角度是否有变,在最短的时间内调整,保证我们发音的纯度。

 

2)触点:我们通常喜欢在靠近码子的位置拉琴,但是只会快不会慢,所以出现很多噪音。其实越靠近码子声音越清晰,越宏亮,越省力,还省弓。大多学生惧怕靠近码子演奏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好弓速和力度。过于靠近指板演奏,那么发出的声音就会比较弱,容易出现虚而不实的声音。所以我们要在不同的触点做控制弓速和力度的练习。

 

3)运弓的重量:把弓子在琴弦上摆好位置,手臂和肘部的力量应有自然向下垂落的感觉,这需要我们的右臂完全放松,然后以自然的重量推拉,无论是上弓还是下弓都要时刻感受到弓毛与琴弦的粘度,这是我们检验运弓重量是否正确的重要标准,重量过多,声音发死、生硬、出现噪音;相反的如果重量过少,声音就会发虚、毛糙、不够清晰。所以我们要善于运用这种重量,在弓弦之间寻找适度的粘度,使其发出优美而醇厚的声音。注意:运弓时弓毛尽量全部贴在弦上,这样便于臂力的传导和琴弦的充分震动。

 

4)音头:音头在提琴演奏当中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好比我们说话要吐字清晰。很多同学开弓没有音头,而是着进来,然后才正常发声,这样会造成大肚子音,给人感觉不自信,发声犹豫。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说的音头,并不是重音,而是自然发出的清晰音头。

 

指法艺术


    指法是一门艺术,一个好的指法可以帮助乐句的通顺,减轻背谱的负担,减少换把的痕迹,甚至可以减少练习的次数。科学合理的指法是有规律的,有些是人们在演奏和教学中积累的经验,也有指法是因为乐曲风格的要求,还有的是作曲家特定的指法。

 

指法的八项法则:

 

1)简单化的指法:因为中提琴乐器的“生理”条件,低音音区和高把位的声音反映较迟钝,所以不太适合高把位的演奏,所以尽量避免高把位炫技演奏的指法。最好发音的音区一般是三把位以下的音区,所谓简单就是低把位,少换把,少换弦和减少跳跃。这样不仅便于演奏,而且有利于声音的统一。

 

2)连续性的指法:一气呵成,有惯性的或有组合的指法,对速度和准确性都大有帮助。

 

3)半音换把指法:一般换把距离越近准确性越强,特别对音准而言,半音音程的位置换把就比全音或更大的音程距离换把要容易的多。对速度的提高也有优势。

 

4)把位性的指法:演奏时把位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总是强调保留手的基本形状(手型),就是要增强把位的意识,不管什么指法,在哪个把位,都应该在第一时间里建立好把位的手型,这样可以提高把握性,正确地识别音程。

 

5)有关联的指法:我们要尽量寻找下一个音和前一个音的指法关系,如音色的关系,把位的关系,和声的关系或音程的关系。

 

6)顺手的指法:其实就是一把能抓到舒服的指法,顺手的指法同样会增强把握性,缩短熟练的时间。

 

7)合理的运用空弦:何时使用空弦?巴洛克时期的作品就常用空弦,听起来很舒适,很有共鸣感。可是,不正确的使用空弦会影响音色的不统一,音乐的空白,最常见的问题是音准的不协调。一般慢乐段时不要用空弦,可用其他手指或换把来解决。有点速度的乐段,上行乐段可以借用空弦,下行乐段避免使用空弦。

 

8)容易记忆的指法:不好的指法,需要长时间的练习熟练才能达到一定的把握性。而合理顺手舒适的指法除上述的一些好处外,甚至不需要练习就能达到最高境界。指法有了基本规则就能够更好地和准确的记忆乐曲中运用的指法。

 

我们在学习新乐曲时,对某一句尝试了三次以上还是不顺手时,基本就是指法的问题了,也有可能是弓法的不合理,总之,合理的指法一定会给音乐带来更丰富的色彩,减轻技术负担,解除心里的障碍。指法的艺术是需要正确的方法,合理的运用,在学习中掌握这一重要的技能。

 

四换要领


    四换就是换弓、换指、换弦、还有换把。这"换"在演奏法里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换的不精确,就会直接影响到音与音之间的连接、产生多余的噪音、使乐句不通顺等等。现在就来分别讲解一下四换的要领。

 

1)换弓:换弓就是指,下弓和上弓在一个平面上转换方向行走。有的教学提倡在换弓时,利用手指的动作来进行转换。而另一种,是用自然的感觉去转换,两种方法都是为了在转换时减少痕迹。我个人更倾向于第二种方法,这是为了在演奏过程中减少多余的动作,从而使演奏更简单化。

 

2)换指:换指就是手指上下的动作,我们需要训练手指有节奏,有弹性,还要有感觉。在手指触弦和抬指时动作都需要有适合的速度,这样就不会因为速度过慢,而发出不必要的泛音或是杂音。

 

3)换弦:换弦可分为上弓换弦和下弓换弦,邻弦换弦和跨弦换弦。换弦时需要我们的手指、手腕、小臂和大臂的混合运用,在转换时还需要注意手臂与弓杆的平面保持一致。当我们在靠近弓根换弦时,换弦的动作就会比较小,相反的在靠近弓尖的位置换弦时,换弦的动作就会比较大。

 

4)换把:这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换”,换把基本可归纳成两种。一种是古典式:也可以称之为把位换把,它是保留手指借用把位来换把的,这种换把的优点是较干净没有痕迹。另一种是浪漫式换把,浪漫式换把是以换把后的音为首要目标换到把位,通常会故意带出需要的滑音,以此来丰富浪漫效果。这种换把比较适合浪漫时期的作品。注意的是换把不当,转换的时间有误,到达目标音就会出现误差,如果换把占用前一个音的时间过多,那么痕迹就越明显,常见的问题是出现滑音,节奏不稳定。换把速度过快,还会影响声音的平稳。   

 

揉弦技能


    揉弦是同学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揉弦可以起到美化音色,连接乐句,丰富情感等等的作用。好的揉弦是非常给乐曲增色的,我们在演奏作品时,要根据不同的风格,不同的乐曲情绪,去运用不同的揉弦方法,才能使演奏达到最完美的歌唱效果。可是很多学生揉弦的时候,很不自然,连人带琴都跟着颤动,而且拉出来的声音僵硬不连贯,还有的动作很像揉弦,但是声音没有什么效果。这是困扰很多同学的大问题。我们学习任何事物,都是因为不懂理论,或懒得知道,所以造成了盲目的学习,傻学傻练,没有效果。下面我们就深入地了解揉弦。

 

首先,我们要知道揉弦分为四种,手臂揉弦、手腕揉弦、手心揉弦和手指揉弦。这四种不同的揉弦演奏出来的效果也各有不同

1)手臂揉弦:手指尖揉弦的动作带动了手臂摇动,特点是豪放浪漫,听来热情饱满时比较适用。

2)手腕揉弦:手指尖揉弦的动作只带动了手腕摇动,听来舒展委婉,适用于细腻,音色变化平凡的乐句。

3)手心揉弦:跟手腕揉弦动作有些类似,只是一个重心在手腕一个在手心,但要注意手心揉弦的动作要更细小些,声音呢也要再柔软一些。

 

4)手指揉弦:这手指揉弦呢是依靠手指尖微微颤动,有时是上下的微动作,我们通常在高把位或比较轻慢的片段适用手指揉弦。

 

这四种揉弦里,手臂揉弦是最容易掌握的,但是要得到更有效的揉弦效果,必须要学会学好手腕的揉弦技能,从而达到快慢窄宽的多功能效果。除此之外呢,还需要注意的是在揉弦过程中指尖的速度变化和节奏的均匀。揉弦还可分为表面式揉弦和内心式揉弦。表面式揉弦就是视觉上可以看得到揉弦动作的。还有一种是内心式揉弦,就是用内心的感受来支配手指的触弦。

 

我们说理想的揉弦是任何时候都是在揉弦的状态,真正会揉弦的人,需要时就会灵活运用,而且时刻有着小揉弦的动作。有些认为自己会揉弦的人,每个音都在大揉弦,但是实际出来的效果就很难令人满意了。我常说这揉弦就像是化妆,妆画过浓不好看,画太淡了没效果,要恰到好处才是最美的。所以我们平时在练习的时候,要多尝试和体会,找到恰到好处的那个点。我们要强调的是不管用臂揉、腕揉、指揉,还是手心揉弦,重要的发音效果点是指尖,不是动作。

 

精准节奏

对于学琴者来说,节奏的训练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不能很好地把握节奏的演奏者是永远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演奏家的。人们对节奏的感觉比旋律更敏感,我们知道,鲜明的节奏会给我们带来高度的兴奋感和振奋感。拿一些流行音乐为例,它们为什么会如此流行,并对听众具有超乎想象的感召力?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有着强烈鲜明的节奏感,听众可以直接从节奏中体验到感官的冲击力,这也是流行音乐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的先决条件。而古典音乐的节奏是隐形的,需要演奏者通过严格的学习与训练才能认识到其中的奥秘。要把古典音乐里隐形的节奏让听众感受到,就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必要的节奏训练方法。

 

1、严格的按照谱面演奏

训练好节奏,首先我们要严格的按照谱面来演奏,除了音符之外,还要充分掌握谱面上与节奏快慢相关的注释。如渐慢(Ritardando)、加速(accelerando)、回原速(a tempo)等注解。很多同学对此视而不见,单凭着自己的感觉去演奏,一方面违背了作曲家的本意,一方面也不够专业。

 

2节拍器

节拍器是我们每位音乐工作者和学琴者训练节奏的必备工具,关于如何选择节拍器有以下几点建议:声音要够大、明亮清脆(方便我们在练习时更清晰的听到节拍器的声音) ;有静音闪灯功能;有分拍功能(一般节拍器都有)。

 

3分拍练习

小拍子就是我们俗说的分拍。将拍子分解练习,将节奏细化处理,会使音乐更有层次感和方向感。也是一个好的音乐家必须具备的要求和能力。

如:在开始练习的初期,可先用音阶来做练习。将四分音符按一拍60的速度,分解成相应时值的两个八分或四个十六分的分拍来计算,演奏的同时,心中或是节拍器以分拍为单位来打拍,在准确计算每个四分音符的时值后,再逐渐加快速度。习惯后,再将同样的方法运用在练习曲和乐曲上,当我们能够准确感受到每一个小节奏时,音乐就自然有了方向感。

 

4,慢练

慢练就像放大镜一样,它可以将我们的动作放慢放大,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考虑,去聆听自己的音乐。慢练的重要性相信大家都知道了,但慢练的目地要注意两点:首先,结合上面所讲,将节拍分解细化来慢慢练习,最好从音阶开始,方便检验自己节奏是否准确。其次,慢练除练习节奏的准确外,还要注意左右手的配合和换弓、换弦、及换所导致的节奏不稳定。

 

乐句法则

乐句的划分是我们在学习演奏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课,它是一门艺术,只有深入的了解乐句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才能准确完整的表现作品。我们常常感到演奏的乐曲不通畅、不舒服,除了音准和节奏问题外,就是我们要谈到的乐句法则。就像我们熟悉的诗歌和文章一样,如果断句分句不合理,就会影响文章整体的优美性和作者的本意。音乐也是如此,只有正确划分乐句,掌握乐句划分的韵律,才能诠释出乐曲的优美。

 

(一)分句划分的方法,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可寻。首先要了解乐句的形成,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乐句一个接着一个的,就像链条一环扣一环,结尾的音就是下一句的开始音,也就是尾音和头音共享一个音。

2)几个小句子一个接着一个,形成一个完整的大句子。

3)由几个不完整的片段组成的乐句。

4)或是像古典时期的作品,由方整的小节数组成,4+4+4等。

 

(二)为了更好地掌握乐句划分的规律,我根据多年演奏经验,总结并编了一套简单易懂的顺口溜,方便大家学习。

 

第一拍不能早

第二拍不能晚

带负点的要丰满

最后一个音不能短

 

1第一拍不能早在一些学生的演奏过程中,经常容易抢拍子,也就是说第一拍容易早进来,从而影响乐句的不稳定,甚至造成后面乐句的速度越拉越快,导致慌乱,失去对演奏的控制。

 

2)第二拍不能晚:第二句不能晚,是在演奏中,第二拍因为不够精准的进来,使得乐曲整体有拖拉的感觉。其次,第二拍的准确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会给在同一小节内,后面拍子以足够的空间来发挥。

 

3)带负点的要丰满:我们常常因为符点音符没有拉足时值,使得乐句听起来好像有休止符,使得乐句间缺乏连续性。

 

4)最后一个音不能短:尾音的时值要准确,不然会使听众觉得,句子未完成或是与结束时所表达的意境和效果不匹配。

 

不同时期的作品有不同的理解方法,但是万变不离其中,希望同学们可以记住要点“活学活用”。

 

呼吸气口

    演奏就如同说话,讲究气口、分句。而如何自然舒服的表达出来,就需要运用呼吸来加以配合。我们常常见到很多学生,在演奏时呼吸运用不当或者根本没有概念和意识,从而造成声音不通畅,音乐表现呆板等连锁问题。

    演奏中的呼吸,需要讲究“度”和方法。我们做一个小实验,深深地吸一口气,你会感到头胀眼花,约15秒钟才可以平静下来。这种用劲过猛的深呼吸的方式,在演奏中是非常不合理的,会导致我们的头脑空白,紧张度加剧。

 

(一)如何在演奏中科学合理的运用呼吸,可以练习以下几点:

 

1)吸不过七成

2)快吸而慢吐

3)入腹不上胸

4)吸入有节奏

 

注:我们放松的时候是感到气沉在腹部这个位置,而紧张的时候则感到气提到胸腔上来。在上台前比较紧张的状态下,可以尝试用腹部呼吸,来减轻紧张度。

 

(二)呼吸运用在乐曲里有几种可能性,演奏时最需要注意的是三个字:入,出,接。

 

1)在乐曲开始前,特别是比较振奋的片段前的呼吸(天鹅)

2)整拍起拍的呼吸(霍夫迈斯特,舒伯特)

3)后半拍起拍的呼吸(沃尔顿)

43个音以上的减慢一般会有rit.的标志

512个音的减慢称为气口,通常是在没有rit.标志的状态下而又需要做一点过度的小动作来连接句子。(勃拉姆斯第二奏鸣曲)

6)尾音之后的呼吸。

 

注:呼吸呼吸,要有吸有呼。进入音乐前要有意识的准备,在落弓的瞬间,达到与节奏和音乐的融合。

 

音乐语言

音乐语言,是我们对西方音乐演奏认识最重要的一关,技术再好,表达的音乐语言不对,那么演奏的水平也无法达一定的高度。就好比西方的芭蕾舞和中国民族舞蹈,一个是用脚尖,一个是用脚掌。西方的古典音乐和中国的地方音乐有着根本的不同,古典音乐强调的是音头发音,中国民族音乐注重的是尾音。要演奏好西方的音乐,就必须要搞懂和学好西方音乐语言的要领,正确地运用在我们的演奏里。

 

我们可以利用语言的魅力来认识一下音乐语言,大多数东方的语言和西方语言基本语调有着根本的不同,唯有中国的国语语调和语感是与西方的语言最相似的。朗诵与阅读的区别就是语气的丰富,独特的节奏感,鲜明的抑扬顿挫语感。我们常见的语言节奏音型有2个音、3个音和4个音的音型。

可以理解成以下的三种:

12个音的音型表达的方式是强、弱。

23个音的音型表达的方式是强、弱、弱,或强、弱、次强,在巴洛克时期的萨拉班德舞曲中还有时会演奏成强、强、弱。

34个音的音型表达的方式是强、弱、次强、弱。

 

要演奏好西方的音乐,就必须要搞懂和学好西方音乐语言的要领,正确地运用在我们的演奏里。

 

音乐表现

音乐的表现表达方式多种多样,然而音乐表现绝不只是让人产生听觉感受,而是既能使人产生情感的感官体验,也能使人产生视觉的直观体验,构成了人们对音乐作品深层次表现的理解。良好的音乐表现,可以通过熟练的演奏来体现,这其中包括正确地读谱、良好的节奏感、精确的音准,强弱的变化等等。

 

我认为所有的技术都是表现音乐的手段。有人将音乐比喻成一种语言,技术掌握的多少,等于单词认识了多少,而写出令人羡慕的好文章,却是另外一回事。那么在演奏之前,我们必须想好自己要演奏什么?怎样演奏?表达什么意思?没想好决不发音!

 

我们还可以通过适当的肢体语言来表达音乐,但需要注意的是,不美的表情和动作会影响观众的视觉感受,而多余和不必要的肢体语言还会直接影响演奏的质量和精确度,甚至会让听众反感,起到相反的效果。例如面部表情过于丰富、夸张,肢体动作不协调等,这些都是在演奏时比较忌讳的方面。

 

音乐表现的技能是需要长期摸索和实践的,在演奏一个片段时,可以用多种语气来表达,是一个很有效的训练方式,这在西方的教学课堂上也是常用的方法。我们可以用2个八度的C大调音阶来做一个示范,可以通过改变速度、音量、触感和力度来达到我们听觉的满足感。

1)有幸福感的,充满爱的

2)玩耍

3)愤怒的

4)悲伤的(通常是小调),

5)神秘的

 

开发和挖掘自己的想象力,演奏出更多更具表现力的音乐。通过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才可以更好地掌握和理解作品。并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将更完美地音乐呈现给听众。

报道:
Reporter:
版权所有 胡晓光提琴工作室 © CopyRight 2012 by nbptmusica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