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
中国小提琴作品
《中国小提琴作品集》练小全、魏景文选编 湖南文艺出版社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ISBN 7—5404—3263—2
Ⅰ.中… Ⅱ.①练…②魏… Ⅲ.小提琴—器乐曲
—中国—作品集 Ⅳ.J657.2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4)第016637号
责任编辑:刘建辉
前 言
练小全、魏景文两位老师,从80多为作曲家、小提琴家的作品中,选编了各种风格、各种题材的乐曲100首(分六册出版)。全国考级的、比赛的、音乐会的、教学的常用曲目,基本上包含其中。这些作品既有老一代作曲家、小提琴家的、也有新一代青年作曲家、小提琴家的,内容十分丰富,是目前介绍中国小提琴作品最多、最集中的一套作品集。
该作品集的出版,不仅方便了我们的学习,同时对中国作品的创作、教学和演出,将会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作品的推广工作,做了一件好事。
谢谢两位老师,百忙中收集整理了这本曲集,并希望不久能看到续集的出版。
武汉音乐学院教授 梁 䜣
关于小提琴及其作品与《中国小提琴作品集》(代序)
小提琴是一种有丰富表现力的乐器。它的音色优美,富有歌唱性,有多种多样的弓法和指法及拨奏、泛音等技术,也有着大量优美的乐曲,是一种深受欢迎的乐器,它在管弦乐队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小提琴这种乐器到底起源于何时?现在仍不完全明了。9世纪之前,欧洲没有拉弦乐器,一般认为小提琴是由阿拉伯等地区的拉巴卜(rabab)传入欧洲,衍变发展为雷贝克(rebec)、里拉琴(lyre)、维奥尔琴(viol)及其他多种拉弦乐器。过去有人认为小提琴是由维奥尔琴发展而成,但现在一般认为两者差异甚多,不大可能是维奥尔琴的继承,而可能是在16世纪中叶由雷贝克琴、里拉琴发展而来。
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小提琴已成为人们普遍喜欢的乐器,但由于它尚未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只是歌唱家和舞蹈的“附庸”。据记载,欧洲早期的小提琴曲是1581年的《宫廷喜剧芭蕾》中的2首舞曲。而小提琴演奏者也仅是舞曲和歌曲的职业伴奏者,其地位低微。第一位有名的小提琴家是巴蒂塔·吉阿柯美蒂(Battista Giacometti 1550—1603),因为他古提琴拉得好,被人认为“ilviolino”(意大利语意为“小提琴”)。有人认为第一个为小提琴独奏作曲的作曲家是意大利人法里纳(C. Farina约1600—1640),他1627年在德国宫廷供职时出版了一本小提琴的《奇想曲》。
17世纪的意大利,产生了一些小提琴学派,主要集中在威尼斯与波伦亚两地。随着小提琴制造业突飞猛进,意大利家传的小提琴制造取得了重大突破,现代小提琴取代了古提琴。独立的小提琴乐曲也在此时大量涌现。巴洛克音乐时期的作曲家科雷利(A. Corclli 1653—1713)、维瓦尔弟(A.Vivaldi 1678—1741)、塔尔蒂尼(G. Tartini 1692—1770)、维奥蒂(G. B. Viottoi 1755—1824)等都写出了大量的小提琴曲。而尤以巴赫(J. S. Bach 1685—1750)写的小提琴作品最为人们喜爱。
到古典主义音乐时期,莫扎特(W. A. Mozart 1756—1791)、贝多芬(L. van. Beethoven1770—1827)对小提琴协奏曲、奏鸣曲贡献很大。
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帕格尼尼(N. Paganini 1782—1840)、舒曼(R. Schumann 1810—1856)、维厄唐(H. Vicuxtcmps 1820—1881)、弗朗克(C. Franck 1822—1890)、拉罗(E-V-A. Lalo 1823—1892)、勃拉姆斯(J. Brahms)、维尼亚夫斯基(H. Wieniawski 1835—1880)、圣-桑(C.Saint-Saens 1835-1921)、柴可夫斯基(P. Tchaikovsky 1840-1893)、德沃夏克(A.Dvorak 1841-1904)、萨拉萨蒂(P. M. M. de Sarasate 1844-1908)、伊萨伊(Eugene Yasye 1858-1931)、西贝柳斯(J. Sibelius 1865-1957)都创作了一些脍炙人口的小提琴协奏曲、奏鸣曲及小品,到20世纪,巴托克(B. Baretok 1881-1945)、贝尔格(A. Berg 1885-1935)、普罗科菲耶夫(S.Prokofiev1891-1953)、巴伯(S. Barber 1910-1981)、等人写出了一些颇有新意的作品。
在西方小提琴发展史中,小提琴作品大致可分为几种类型:
1.奏鸣曲。奏鸣曲又分为数字低音的奏鸣曲、键盘助奏的奏鸣曲、无伴奏奏鸣曲与近现
代钢琴伴奏的奏鸣曲。前者是产生于应用于巴洛克时期,它是由小提琴担任独奏声部,键盘乐器奏半即兴的和弦衬托主旋律,再加上一个持续的低音声部,这个声部可以是装饰的或是模仿性质的;
键盘助奏的奏鸣曲大约盛行于17世纪至18世纪上半叶,大都是三声部结构,类似于三重奏鸣曲,上方两个声部分别由小提琴和古钢琴的右手担任,下面的低音声部则由古钢琴的左手担任;
无伴奏的奏鸣曲盛行于17世纪,由小提琴奏出主调或复调的乐曲,J . S . 巴赫的《无伴奏奏鸣曲及组曲》是此类作品的先驱;
钢琴伴奏的奏鸣曲,是由小提琴奏主要声部,而由钢琴来为小提琴伴奏,这种奏鸣曲在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时期极为盛行。贝多芬就作有十首这种小提琴奏鸣曲。
2.随想曲。它最初也盛行于巴洛克时期,也是无伴奏的形式。它是一种较随意的作品,体现出小提琴华丽的演奏技术。它后来发展成小提琴练习曲,如帕格尼尼、克莱采尔(R . Kreutzer 1766-1831)、罗德(P . Rode 1774-1830)等人都写了一些随想曲。在浪漫主义音乐时期,有些较大型的作品也冠以随想曲的名称,如拉罗的《引子与回旋随想曲》。
3.协奏曲。它从17世纪到如今都是一种重要的体裁。它通常是三个乐章,包含着丰富的演奏技巧,又体现出完美的音乐性,许多伟大的作曲家都写过此类作品。
4.小型乐曲。此类乐曲的种类众多:如浪漫曲、叙事曲、传奇曲、变奏曲、组曲等。它们有着多种风格,体现出不同的情趣。这些体裁盛行于浪漫主义时期。
多种多样的小提琴乐曲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艺术享受。
小提琴这种外来乐器传到我国大约是在20世纪初。随着学堂乐歌在我国的兴起与传播,外来的文化(包括西方音乐)开始为我国民众所接受。演奏小提琴也逐渐成为一种时尚。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一批外籍的小提琴家,如:俄国的利渥什依茨、意大利的富华、德国的哈罗帕、匈牙利的拉德内、欧普罗等,他们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学校任教,培养出我国的第一批小提琴家,如谭抒真、陈又新、窦立勋、杨秉荪、韩里等。另外,有些在国外学习的音乐家如马思聪等人,学成回国,也将自己的所学,贡献给我国的小提琴事业。
中国人演奏小提琴,除了演奏外国的音阶、练习曲、乐曲外,更需要演奏具有中国人审美特征的乐曲,来满足自己的情感审美需求。故尔,我国早期的小提琴家兼作曲家们,在从事演奏的同时,也创造出一些中国的小提琴音乐作品,如马思聪为代表的小提琴家从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创作出我国小提琴发展史中第一时期的小提琴作品。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我国小提琴音乐创作的第二时期。此期的特点是除了一些创作曲外,还出现了数量众多的改编曲,使用我国的民歌、创作歌曲、戏曲曲调、民间器乐曲、民间舞曲等加以改编。这一时期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作品,如:《苗岭的早晨》、《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喜见光明》、《丰收渔歌》、《海滨音诗》、《黎家代表上北京》、《千年的铁树开了花》、等。这些作品探索出许多中国的音乐风格、民族性的小提琴技巧(如滑音、装饰音等),这些小提琴曲给众多的小提琴演奏者、学习者提供了他们喜爱的演奏曲目。这一时期创作曲目的典范之作,是何占豪、陈钢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它采用民间传说的故事,越剧的音调,以西方式的协奏曲形式,成为中国小提琴协奏曲的里程碑。
在其后的80年代至90年代,我国小提琴艺术又大大向前跨了一步,我国许多小提琴家在国际上获得许多奖项:一些在音乐学院任教、或是专业文艺团体的作曲家创作了众多的小提琴作品,出现了大量的、各种各样题材、体裁的作品。这一时期的中国小提琴作品明显体现出
对西方音乐的借鉴与中国民族音乐的有机结合上。
我国出版的小提琴作品集已有了多种版本,在我国产生了相当的影响,给广大小提琴演奏者、爱好者提供了演奏的范本。但是,纵观我国出版的中国小提琴曲集,多是零星的、不系统的。有的版本选曲很好,但缺少伴奏谱;有的有伴奏谱及分谱,但是曲目又不够多,无法满足不同层次演奏者的需求。故而,由练小全、魏景文二位先生选编的这套《中国小提琴作品集》,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而且还将在以后陆续选编出近年来新创作的小提琴作品,以及配套出版介绍每首乐曲的创作背景、乐曲表现、曲式特征、演奏技术特征的理论篇。
这套作品集有它显著的特色:
其一,“全”。它收集了我国20世纪几乎所有重要的、有代表性的作品,从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马思聪、桑桐等人的作品,至80年代周龙等人的作品,以及钟信明在2001年创作的小提琴浪漫曲《茶山春》,作品集所收乐曲的时间几乎跨越整个20世纪。
其二,“多”。全部作品集6册,共刊有80多位作曲家的100首乐曲。这些乐曲中有短小精干、雅俗共赏的小品,如沙汉昆的《牧歌》,贺绿汀的《摇篮曲》;也有篇幅较大的乐曲,如阿克俭编小提琴曲的《洪湖赤卫队》随想曲,夏良的《幻想曲》;有的乐曲是根据民间音乐素材创作的,如刘庄的《台湾民歌主题五首》;也有运用西方古典或现代创作技法的乐曲,如桑桐的无调性小提琴作品《夜景》;更有根据影视音乐、创作歌曲改编的乐曲,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金色的炉台》等,不一而足。这显示出这本《中国小提琴作品集》的多姿多彩。
其三,“繁”是指作品集所收作品的技巧繁多。在这些作品中,有的技巧较简单,可以说业余小提琴考级三级的程度就完全可以演奏出来,有的需要十级甚至以上的程度才能胜任。这里应该提醒大家,并非技巧简单的就容易演奏,往往有些技术简单、甚至可以说是毫无技术难度,但在实际演奏中要体现乐曲的意境,却是相当的不容易,乐曲表现的最高境界不是“技术”,而是“艺术”。
其四,“新”。本作品集选编了以前没有在其它作品集中出现的作品,如吴粤北的《月下舞歌》,周振锡的《苗寨飞歌》等,它们发表于杂志《音乐创作中》,这些为作曲家、理论家看重的作品由于演奏者难以寻觅,而无法演奏。本作品集便收集了一些这样的作品,方便了广大演奏者,也扩大了我国小提琴作品的演奏曲目,这是本作品集与与其它曲集相比的“新”之所在。
其五,“易”。这表现在乐曲检索比较容易。现已出版的许多小提琴作品集之体例安排不是非常近人意,要在目录中找一首曲子,有些不易。而本作品集6册,共100首作品,如果没有很好的体例的话,检索起来定会令人头痛。而本作品集的选编者巧妙地利用英语的字母为序(这已为我国人所接受),而采用曲作者姓氏的头一字母拼音,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以作曲家姓氏排序,使检索变得相当容易。
故而,全、多、繁、新、易,正是本作品集的特征。
两位选编者都曾在文艺团体从事多年的小提琴演奏工作,对中国小提琴作品非常了解,有着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目前又在音乐学院从事小提琴教学及相关工作,他们怀着对小提琴教育事业的热爱,也为了方便广大小提琴演奏者、学习者,便尽自己的努力,尽可能的将中国小提琴作品全面推介给广大读者。我对他们的这种敬业精神表示钦佩,因为这毕竟是他们工作之余来自寻烦恼。
说到本“作品集”之不足,我想,显而易见的是何占豪、陈钢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没有被选入,这首在中国小提琴发展史上的扛鼎之作没有出现在作品集之中,可以说是件遗憾的事。为什么不选呢?我苦思良久,突然悟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篇幅原本就应是一册才能容纳下的事,而这与作品集的风格又不一样了。但愿在这6册以后的作品集中补上《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选段或精选,以增强作品集的完整性与“含金量”。
武汉音乐学院教授 中国音乐史学会理事 西方音乐史学会理事 田可文
第一集
1.《千年的铁树开了花》尚德文原曲、阿克俭改编
2.《洪湖赤卫队随想曲》张敬安、欧阳谦叔原曲、阿克俭改编
3.《快乐的女战士》选自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阿克俭改编
4.《那达慕盛会》莫日格吉勒图曲
5.《恩情》陈钢曲
6.《金色的炉台》陈钢编曲
7.《我爱祖国台湾》陈钢曲
8.《苗岭的早晨》白诚仁原曲、陈钢编曲
9.《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陈钢编曲
10.《迎来春色换人间》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陈钢、谭抒真、张振山编曲
11.《送行》陈国权曲
12.《春天锣鼓》陈迅曲
13.《二泉映月》华彦钧原曲、丁芷诺、何占豪编曲
14.《苏北之春》杜兆植曲
第二集
1.《路》高为杰曲
2.《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雷振邦原曲、韩铁华编曲
3.《黎家代表上北京》何东、李超然曲
4.《摇篮曲》贺绿汀曲
5.《百灵鸟》何绿汀曲
6.《月夜歌》胡海林曲
7.《峨眉山月歌》黄虎威曲
8.《赛里木湖抒情曲》黄虎威曲
9.《舞曲》靳延平曲
10.《牧羊姑娘》金砂原曲、黎国荃编曲
11.《渔舟唱晚》古曲、黎国荃改编
12.《茨梨花》李自立曲
13.《湘水情》李自立曲
14.《丰收渔歌》李自立曲
15.《江河水》李自立改编
16.《咱们的领袖毛泽东》陕北民歌、梁寿琦编曲
17.《红河山歌》廖胜京曲
18.《延水谣》刘世瑛曲
19.《良宵》刘天华曲
第三集
1.《台湾民歌主题五首》刘庄编曲
2.《伟大的北京》奴尔买买提原曲、刘自立编曲
3.《洱海音画》马汝明曲
4.《春城序曲》马汝明曲
5.《春天舞曲》马思聪曲
6.《舞曲秋收》马思聪曲
7.《跳龙灯》马思聪曲
8.《跳元宵》马思聪曲
9.《塞外舞曲》马思聪曲
10.《摇篮曲》马思聪曲
11.《山歌》马思聪曲
12.《思乡曲》马思聪曲
13.《第一回旋曲》马思聪曲
14.《牧歌》马思聪曲
15.《新疆之春》耀中曲
16.《翻身的牧童》彭家榥曲
第四集
1.《新春乐》茅沅曲
2.《抒情曲》秦咏诚曲
3.《海滨音诗》秦咏诚曲
4.《谷》瞿小松曲
5.《山之女》瞿小松曲
6.《恋》瞿小松曲
7.《献给家乡的节日》权吉浩曲
8.《满怀深情望北京》秦咏诚原曲、沈传薪、唐康年编曲
9.《夜景》桑桐曲
10.《牧歌》沙汉昆曲
11.《短歌》沙梅曲
12.《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钊邦原曲、盛中华编曲
13.《叠断桥》石夫曲
14.《瑞丽江边》施光南曲
15.《儿童假日组曲》司徒华城编曲
16.《竹楼月夜》司徒华城编曲
17.《哈尼心向北京城》张难原曲、司徒华城编曲
18.《旱天雷》广东乐曲、司徒华城编曲
19.《壮锦献给毛主席》谭密子、林恩蓓编曲
第五集
1.《游击队歌》贺绿汀曲、唐康年、陈荣伟编曲
2.《花儿》唐其竟曲
3.《抒情曲》汪立三曲
4.《随想曲》王云阶曲
5.《高原随想曲》王志节曲
6.《金色的田野》王志节曲
7.《天山春晓》新疆民歌、王志杰编曲
8.《忆念曲》王志杰曲
9.《月下舞歌》吴粤北曲
10.《基诺畅想》吴玉年曲
11.《幻想曲》夏良曲
12.《红军哥哥回来了》张长城原曲、赵薇改编
13.《喜相逢》河北民间乐曲、冯子存传谱、杨宝智改编
14.《关山月》杨宝智编曲
15.《鬲溪梅令》(宋)姜白石原曲、杨宝智编曲
16.《山情》杨歌阳曲
17.《夏夜》杨善乐曲
第六集
1.《金色的秋天》郭祖荣曲
2.《音诗》姚盛昌曲
3.《村舞》尹德本曲
4.《欢聚》尹德本曲
5.《庆丰收》张靖平曲
6.《民风舞曲》张靖平曲
7.《草海音诗》张柯曲
8.《天山组曲》赵薇、孙亦林曲
9.《茶山春》钟信明曲
10.《沉思》周乐曲
11.《太平鼓》周龙曲
12.《苗寨飞舞舞曲》周振锡曲
13.《江南早春》朱南溪曲
14.《高原情愫》庄曜曲
15.《春》邹承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