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光提琴工作室-乐器制造系

提琴制作
Violin Making

当前位置:首页 > 提琴制作 > 提琴结构 > 小提琴结构

小提琴结构

第三部分:小提琴结构

 

  正如我们在第一部分所看到的,小提琴创造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从那时以后,变化很小。事实上,加斯帕罗·达萨洛、马吉尼和安德烈亚·阿马蒂制作的小提琴,今天仍旧在演奏,这便是小提琴本身设计造型完美的创造者天赋的明证。在“一次性物品充斥”的世界上,寻找一些体现旧世界哲学思想的东西,给人增添了新鲜感,在这中间,手艺人凭着自己的技艺和对自己最大能力的直觉,创造出一件永久性的作品——而且是一件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相当改进的作品。

    制作小提琴,特别是对于初学者,在时间、精力和耐心上,要求有相当大的投入。然而,当这把琴最后完工之时,这种奉献最终以感觉上的很大满足而得到回报。所有的制作师都不会忘记,听到自己制作的第一把琴第一次演奏时,那无比激动的心情,这给他们再开始制作第二把琴以动力。小提琴制作师需要技艺全面发展,此外还知道小提琴将脱离制作者的双手而存在,这就使得这门学科如此迷人。

虽然适当地具备一般木工技术是有益的,但制作小提琴的许多技术却都是这门手艺所特有的,一般来说,大多数人很快就能掌握。弦乐器制作师需要发挥的技巧之一,就是观察力,这可以使他或她在需要时作出正确的、有鉴赏力的判断。要得到鉴赏力,实际上别无选择,只有去观察名琴,读者应该考虑去参观一处收藏许多乐器的地方(见附录4),而且或许还会接触到他们当地的小提琴商人。同时,学会给著名的小提琴拍照,可能非常有用,既然如此,就要记住照相机常带身边!给小提琴拍照,几乎不可能没有什么歪曲,特别是琴头,只要转上几个角度,看上去就会大不相同。当读者要作出判断时,比如要表现外形、音孔和琴头时,我们可以提供一个惟一有实用价的忠告,即把作品转个方向,从不同的视角来观看。有时把这件作品放上一天左右,重新再看它,也很有好处。涂漆时,自然会碰到这种事。

需要一套方案,其中应该包括琴身的外形、面板和背板弧形结构样板的形状、美观的音孔形状以及琴头的大小尺寸。以往,称心的方案和信息非常难得,而《弦乐器》杂志社特别的招贴画系列,包含有选出的许多名琴原型(地址见附录3)。制作小提琴不需要机器,当然电动带锯会减少劳作中的许多辛苦,如从木板上锯侧板之类,而且一台钻可使音孔钻得更为精确。

小提琴制作存在着许多流派,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的传统,所以制作小提琴就有许多方法。例如,制作琴框,可以用内模,也可以用外模,或者根本不用模具,就在粘好木块的平面上进行制作。制作好的成千上万把琴,就有用角木、衬条,也没有饰缘。制作师往往单独工作,发挥自己特有的制作方法。所以,没有什么制作方法是惟一“正确的”,或者比另一方法更好。如前所述,下面的方法是纽瓦克小提琴制作专科学校广为传授的,过去学生已在国际制作家比赛中取得了不少成就,比赛中参赛者一律平等。我们写这本树,希望给读者提供一个正确的构造体系,他们从中可以逐步获得令人欣慰的技术,而非僵化的教条。

要想制作出一流的作品,需要遵循几条一般规则:所有带刃的工具应保持剃刀般锋利;刮刀应刮表面而不是摩擦表面;接缝必须用最小的压力使其吻合,以防应力积聚;工作应在干燥的环境中进行,以减少日后因琴板收缩而裂口的倾向。虽说可以使用磨料,但要尽量少用,因为磨料会破坏雕刻部件,给表面留下划痕。一旦你掌握了有弹性刮刀的使用方法,就会发现使用这种工具是件乐事。尽量完好地保留铅笔线,你会发现保证精确性就更容易。要对着相关的图样,很仔细地检查样板,然后再按照这些样板进行制作。对木材本身一定要有敏锐的感觉;当你顺着木纹操作时,就会发现木材与你配合得很如人意。工作时光线要充足,大多数小提琴制作师都使用一盏转角灯,以便给每道工序以效果最佳的光线。最后,要始终牢记,带刃的工具有危险性(尤其是如果你单独一个人工作时),要时刻提防。

 

 7.模 具

这里所说的内模,制作起来很简单,而其很好操作。内模可使木块的位置和高度得以固定,使琴框成形,与木块精确粘合。并形成琴角。这种内模还可使两组衬条安装合适并得到整修,而后侧板整体结构(即琴框)最终从模具上取下来。完工后小提琴的最终外形,将主要依赖侧板整体结构的形状;所以,

 

内样板

小提琴模式选择好之后,就必须制作半面精确的样板,这块样板在小提琴最终外形线内侧的准确距离,形成一条轮廓线。制琴的计划,一般包括这种内样板形,如果没有现成的可使用,就必须在最终外形的内侧,绘制一条边缘3.75毫米的线。这个距离包括侧板约1.2毫米的厚度和2.5毫米的突出部分(见图7.2)。

 

 制作样板

适合制作内样板的材料:1毫米厚的铝皮,模型制作工用的薄胶合板,或者大约2.5毫米厚的丙烯酸树脂片。

在此材料上划一条直线,表示小提琴的中线,然后要么用胶粘贴在一张样板形状的描摹图上(这样描摹图和样板材料将一同锯下),要么用胶布固定在纸样上,并顺着中线相隔大约1毫米从头至尾标上点,形成一条点状线。

贴着这条线锯下来,然后用锉和砂纸打磨掉多余的部分,直至这条线完美无缺。样板要与原图样进行仔细核对,采用较厚的材料时,要努力确保边线与表面的角度正确无误。在样板材料上,与中线平行流出大约8毫米,作为样板的内边。这可能对下面这一步骤有利:围绕样板划到纸上,再把样板翻过来对准中线,再围绕样板划。这或许会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接着可用锉或砂纸棒来校正。这一步完工之后,在中线上距每一端约80毫米处标两个点,并且还要在内边距每一端约10毫米处锯个“V”形槽口(见图7.4)。

 

 模具标划

模具可用12毫米厚的硬木材、胶合板或中密度纤维板来制作,大约为400毫米×250毫米。需要两枚金属销子,直径至少3毫米,长度大约60毫米,还需要一个钻头,其直径与金属销子近乎一致。在模具材料上标出中线,把半面样板放在上面,仔细对准中线。钻孔穿过样板和模具材料,要与表面垂直。这道工序最好用台钻来完成。孔钻好之后,插入那两枚销子,穿过样板,进入模具。用划线器或细铅笔沿样板边缘仔细勾划。再把样板翻过来划。然后,在模具的另一面,重复这一划线程序。

参照示意图(见图7.5),标划处首木、尾木和角木的位置,还要标出夹具孔的位置。模具外形制作完成之后,这些部位都得锯切掉。注意:图示为典型尺寸,因模式而有所不同。

 

切除模具边脚料

注意:如果从模具上切下的边料是保持完整的一块,那么以后就可用来制作第10章所述的固定装置。

在模具外形线的外面钻个小孔,用手弓锯或线锯,贴近模具外形线处锯掉。然后经过粗锉、细锉和砂纸打磨,去掉多余的部分,确保其边缘始终与表面垂直,而且其边缘的整个宽度面都是平展的。在锉刀中间加上一方木块,用此木块为引导来锉模具的边缘(见图7.6),这样可能有帮助。用上两枚金属销子,样板就可以不时地放回原处,防止向前推移,当样板与模具周边完全齐平之时,模具的外形就制作好了。

先参考制作固定木块一节,然后再锯掉模具上木块所处位置。接下去,锯除早先标好的木块部位,再完成边缘与模具表面相垂直这道工序。

钻夹具孔,用平台钻在原先标好的位置打钻。孔的大小取决于所用夹具的类型。小型压制钢夹具所需要的孔径约为22毫米,而较大的铸铁“G”形夹具所需孔径,起初至少要25毫米。不论情况如何,先钻一个与模具表面垂直的小导孔,而后用平台钻钻上一半,再把模具翻过来,从另一面钻完这些孔。如果使用较大的“G”形夹具,就要按需要将孔开大,并制作成平面,以便让夹具的脚稳固地停留在模具内。过后,模具将要平躺在四枚木螺钉上,因此就要在首木和尾木距离每边50毫米处,钻上个小导孔。

这样,模具本身就完工了。不过,还有个好主意,把,模具的一面标为上面,要用钮状紫胶清漆或类似物把表面封住,要粘合的木块表面除外。要粘合的木块表面时每个凹口最长的平面,在这一阶段,这些表面应该涂上胶。(涂胶就是用薄薄的胶水混合剂封住容易吸水的表面。)

 

 固定木块

为了把侧板夹在模具上,就需要很合适的硬木固定木块:一种供模具上首木、尾木和角木处使用,一种供每块“C”形侧板处所用。空白处的尺寸由示意图提供(见图7.7)。

为了在固定木块上标划处首木、尾木和角木的外形线,把模具放在木块上面,在距离边缘大约只有1.5毫米的地方,标划出一条平行线(见图7.8)。用凿子、木锉和锉刀除去不需要的部分,确保整个表面都平展。两块“C”形部位的固定木块,根据所选小提琴的模式而有所不同,原则上,当固定木块靠在角木处时,其接触侧板末端的面与侧板所取走向呈直角(见图7.9)。除了“C”形部位固定木块之外,其余固定木块的表面可以蒙上薄皮革或软木片。

 

 木块(首木、尾木和角木)

现在就可以用云杉或柳木制作六个木块。起先,最好用一把结实的刀做楔子,把木材劈开(见图7.10)。这样就保证了木块的纤维顺直、木纹不跑线。不过,如果采用锯开的木材,则其纤维的走向(由于截成小块)就会固定下来,使纤维从顶上就跑线的木块可以与模具粘合。这有助于以后切开,尤其是在开琴颈榫眼时(见图7.11)。

参照示意图,备好木材料(见图7.12)。侧板的高度,从尾木刀首木逐渐变窄,这样在粘合之前木块的确切高度就不可能精确的确定(见图7.13)。木块的底面可刨平,而且要与粘合面垂直,首木和尾木的侧面刨平,而且要平行,直到木块吻合地滑入模具上各自的凹口为止。木块粘合时,需突出于模具的外形线,以便日后对木块进行修整(见图7.14)。调整角木的角度,因此而使角木与模具上的凹口密切吻合。

 

 木块粘合

利用早先钻好的导孔,在模具的下面拧上四枚29毫米长的木螺丝,木螺丝留出大约9毫米。把模具放在平面上,调整木螺丝,直到模具从平面均匀升高9毫米为止(见图7.15)。确保不出现晃动。

随着模具在平面上安放好,就一块块地把木块粘到模具上。在模具凹口饿胶合面,以及木块背面的中间,都涂上相当厚的热胶,把木块滑入凹口,向下用力压住木块(见图7.16)。抓住木块到位,顶到模具上一分钟左右。不得把胶弄到模具或木块的其他面上。用湿毛刷把余胶擦去。其余所有的木块,都按此工序粘合,尽量不要乱动模具。放下模具,干燥上30分钟左右,然后用一把热的湿刷子,把模具底面和木块上所有的余胶都擦掉。再把模具放在平面上,让它彻底干透。

现在该确定木块的高度了。把研磨砂纸贴到平面上,就能达到最佳效果。各种等级氧化铝自粘砂纸,在汽车车身维修材料供应商那里就可买到。整个模具组件颠倒,木块的顶部朝下进行研磨,直至达到所需高度,而且要直到木块与平面完全磨合为止(见图7.17)。

利用那两枚金属销子,把样板放在木块上,标划出外形线,用划线器或细铝笔,在每个木块的顶面和底面都标划好。利用样板边上的“V”形槽口,标上与中线相交的对角线,形成一个小十字形,标划出小提琴真正的中线。用直尺划一条穿过两个十字形的线(见图718)。

相关信息 Other Information
版权所有 胡晓光提琴工作室 © CopyRight 2012 by nbptmusica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