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晓光提琴工作室-乐器制造系

提琴制作
Violin Making

当前位置:首页 > 提琴制作 > 提琴的装配技术 > 提琴的装配

提琴的装配

16.配件与装配

 

尺寸一览表(所有尺寸以毫米计量)

   

长度                            33~35

中心部位长度                    18~20

超出面板的高度                   3~4

宽度                          参见本文

正面角度                        60

                   

轴根部直径                     7.0~7.5

锥体                            130

                细弦孔直径

E                             1.0

G.D.A                         1.5

从弦轴箱壁到细轴孔的距离         4.0

从圈饰到弦轴箱的距离             9~10

                细弦板

从细弦板上的品到琴马顶端

    之间的距离约为弦长的1/6     参见本文

                琴马

马脚总宽度                       41~42

马脚长                           11.5~12.0

厚度:顶部                        1.2

      脚部                        4.5

脚、两翼和耳尖                   0.75

总弦距                           33~34

指板末端到弦底的弦高:G        4.75

                      E        3.75

钢弦减少高度                      0.5

                音柱

直径                             6.0~6.5

距马脚背后                       1.5~3.5

距马脚内侧                       0.5~1.5

 

 

尾枕

尾枕一般用乌木制作,它支承弦尾绳的压力,抬起系弦板使之高出面板。巴罗克时期的系弦板是由弦尾绳自身抬起的,尾枕用象牙或骨头制作,不必超出周围边缘的水平高度(见图16.1)。

尾枕坯件备料,像弦枕一样采用乌木,把一面刨平,另一面成直角(见图16.2)。像前面一样,把一端整修成正方,而后确定最终长度,再把另一端修方。以装琴颈时切割面板边缘的同样方法,开缺口(见14章)。在边上找到中线,然后用分线规划出比尾枕长度少1毫米左右的线,以使尾枕安装精确。

用与前同样的方法,一直往饰缘的内边开口(见图16.3)。用刀或凿子修整,以确保开口方正(见图16.4)。仔细把开口的边缘修整得方方正正,要保证开口仍处于中心位置,直到尾枕坯件轻轻一推就安装到位为止。尾枕不得过紧,这很重要,因为面板迟早会沿横木纹方向收缩的,尾枕必须为面板的收缩留下余地,以免产生裂缝。尾枕的纵长装配合适之后,就把它推入开口完全到位,沿开口边缘削去尾枕高出的地方,这样尾枕的正面就配好了。

把尾枕放到位,牢牢抓住,沿与面板相接触的部位划线(见图16.5)。然后,按约60度角刨尾枕正面,往下直至沿面板的划线(见图16.6)。在尾枕的顶面上标划出中心点,自中线向西边各9毫米划线。从这两条线往下,向每一端划线,用小刀削出平缓的曲线,尾枕的两端要留得比周围边缘少许高些。给尾枕涂上薄薄的胶,安装到位,抓住固定一分钟左右,待干。

然后把尾枕的背面修成与外形轮廓线相一致的弧线。把小提琴翻过来,面朝下,可以更容易看出来,要注意突出量。用木锉或钢锉修整弧线时,不得损坏尾枕紧贴着的每一边缘。弧线修整完工后,下边进行倒棱,背面边缘锉平,使其外形与周围边缘一致,感觉不出有台阶。而后把尾枕的顶部向下到背面边缘修圆,留下中间段高出面板3毫米左右,如果弧形结构升起得很陡,尾枕超出面板边缘的高度就得更多些。

用小刀仔细修整每一边的弧线,使每一端都与面板齐平。用细砂纸磨去锉痕,使锐利的边缘稍趋缓和。

 

弦轴

调音的弦轴一般用乌木、红木或黄杨木制成。虽然黄杨木的弦轴较轻,而且外形通常很精美,但其工作性能不可能与硬木一样,就带色的黄杨木弦轴而言,装配之后,轴上还须再染色。要用含酸的烟进行熏制,这一点后面会提到。

在早期,弦的张力考虑得比较少,弦轴往往比较粗,锥度大,在120以上。然而,以现代的张力和材料,按照前面所示的尺寸来制作,弦轴的性能好多了。弦轴须加工光洁,装配准确,以便平稳转动,不滞不滑。

需要一把锥形铰刀,还要一个与铰刀的锥形完全相符的弦轴成形器,有三四个不同直径的洞。这些工具都可以在商店买到,或者可以用纹理紧密的硬木制作(见图16.7)。如果你正在自己制作弦轴成型器,需奥制作一套,共三四个,开始的一个洞的直径约为9毫米,最后的一个洞的直径约为7.5毫米,这个洞就用铰刀来成型。刀身必须锋利、笔直,并与木块侧面的末端齐平。目的是要把刀身安装得略高于洞的半中腰,往上一点,这样就会造成有效的挂擦动作,而不是卷笔刀削铅笔的动作。刀刃在木块上的突出量应尽可能小,小于0.5毫米,以免震颤。

弦轴头朝下,依次使用每个成型器,要小心,以免损坏轴根的圈饰,因为它接近刀刃。弦轴上涂些干肥皂,这样刮时就比较平滑,确保轴与圈饰始终同中心。弦轴成形器应该使弦轴顺其长度笔直成形,而且表面相当光洁。如果有必要,可以用1200号湿砂纸或干砂纸,对弦轴仔细抛光,在用过最后一只弦轴成型器之后,再用皮带打光。

把弦轴孔铰刀插入最后一个弦轴成型器,在自刀刃边缘往里约12毫米处作个记号(见图16.8)。弦轴可以扩弦轴孔,直到这个记号为止。注意:从琴头正面看,G弦和D弦的轴是从左面进入的,A弦和E弦的轴是从右面进入。

铰刀上涂些干肥皂,先扩第一个孔。操作铰刀始终要轻,并且要注意,防止跑线的倾向。应该从正面(见图16.9)和头上(见图16.10)看铰刀,以确保铰刀与琴头中线始终保持垂直角度。如果铰刀一开始就打偏了,可以用小圆锉来矫正,然后再继续扩孔。

时常去掉铰刀,清楚木屑,再涂上干肥皂。当铰刀扩进到记号处,就往孔里放一只弦轴,使劲转上几秒钟。去掉弦轴,看看弦轴箱壁留在上面的痕迹。弦轴与弦轴箱的两壁要同样完全相符,这一点非常重要,这里有个有效的导示方法,用嘴唇触一下留下的痕迹,测试由摩擦而产生的热。如果全都合适,痕迹处的温度就相同,就可以继续仔细地扩孔,直到自弦轴箱壁到弦轴上圈饰之间的距离约10毫米为止。如果弦轴不完全相符,可在弦轴成型器上洞的任何一端,垫上湿砂纸或干砂纸的小垫片,对弦轴的锥形作小的修正,砂纸光滑的一面紧贴弦轴。

四个弦轴都配好,圈饰距弦轴箱壁的尺寸正确,把每个弦轴都转动一会儿,确保装配得完全服帖。每个弦轴都用铅笔打上记号,以免搞乱,然后在弦轴末端伸出弦轴箱壁约0.5毫米处划线(见图16.11)。再标出系弦孔的位置,距离靠弦轴头最近的那个弦轴箱内壁约4毫米(见图16.12)。

在中心位置钻系弦孔,用力要轻,以免钻头冲破而损坏(见图16.13)。弦轴从划线处垂直裁掉,用砂纸磨成很小的圆顶。把弦轴放到位,检查其长度,继续修短弦轴,直到弦轴与弦轴箱壁齐平为止。用1200号湿砂纸或干砂纸,还有皮带,对弦轴末端进行抛光。用专利弦轴膏火橡皮泥(儿童制作模型用的黏土)作弦轴的润滑剂。

 

黄杨木弦轴染色

如上面所述,从商店里买来的大多数黄杨木配件,都要通过硝酸熏制来上色,弦轴完全装配好之后,通常是白色的。给弦轴再染色,所需的熏制过程,应该在户外进行,烟有毒,要格外小心。硝酸和氨水都有害,有腐蚀作用,触摸时应采取合理的措施来预防。要保护好眼睛,带上橡皮手套,而且还要注意,硝酸与金属反应会产生热。在硝酸里浸过的纸或布非常易燃,在清除这些东西是时要小心。

需要两只带盖的高玻璃罐,还要少量完全浓缩的硝酸、少量家用氨水和一小块铜。

把弦轴浸入亚麻籽油里,过上几个小时,用布擦干。把弦轴的头和圈饰裹在黏胶片中。在每只玻璃罐的盖子上打四个洞,使弦轴杆很容易放进去,直到圈饰处为止。

第一只罐内注入约15毫米深的硝酸,第二只罐内放入同等量的氨水,两只罐子分开放好。把弦轴插进第一只罐盖上的洞里,往酸里加上一小块铜。把盖子盖到罐子上。起反应时,会冒出浓浓的红烟,偶尔去下盖子,检查一下弦轴杆染色的深度,必须小心从事。当弦轴杆的颜色显得比轴头稍黑时,就把弦轴移到第二只罐的盖子上,处于氨水之上的适当位置。氨气将中止硝酸反应的进展,使轴杆更黑一点。放上几分钟,而后去下弦轴。这一过程往往使木材稍有所膨胀,弦轴应该放上几天,使其完全干透。弦轴干透之后,颜色就会显得淡一些。待干透后,就用皮带给弦轴抛光,若有必要,对弦轴孔稍事修整。

 

系弦板与弦尾绳

可以买到几种类型不同质量的系弦板,应该选择与弦轴相匹配的。不管是用乌木还是用红木制成的,都可通过锉和刮的方法来改进系弦板的造型和光洁度,然后用1200号湿砂纸或干砂纸(用含油的)进行抛光,再用皮带擦亮。系弦板的长度略有不同,选择系弦板的理想做法是,测定从系弦板上的品到琴马顶端之间的距离约等于弦长(从弦枕到琴马顶端的距离)的六分之一,系弦板和尾枕之间有个非常细小的间隙。

大多数演奏家喜欢只给E弦装一只微调器,制作者应该保证在系弦板上安装合适,如果必要,可把系弦板下面装微调器的孔扩大些(见图16.14)。

最近几年,交错编织的尼龙弦尾绳几乎已完全代替了天然的羊肠线,因为使用起来更为牢靠,而且调节准确长度更加方便。

尾柱

尾柱应紧密地装入尾木,因为如果不合适,琴弦的张力就会使尾柱松动,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使尾柱孔变成椭圆。用最大的弦轴成型器,刮擦尾柱杆,直到圈饰处为止。用铰刀逐步扩孔,从侧面和正面检查铰刀的角度,要保持笔直。要不断地检查尾柱是否合适,当圈饰距侧板约1毫米时,给尾柱杆上涂些干肥皂,缓缓推进到位,同时要转动尾柱。但是,决不要使劲把尾柱推进去,以为还必须易于拿掉。检查尾柱的圈饰是否紧贴侧板,如果必要,用小刀把圈饰与尾柱杆相接的部位稍事修整,然后再装配。

 

琴马

琴马的主要功能,是从每根弦发出均衡的声音,把弦的振动传给面板。虽然弦拉响时,琴马会前后屈曲,但主要是通过它摇摆的动作(无论从前面看还是从后面看)起作用的。虽然早期的制作师,他们往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琴马样式,但到19世纪初就已经出现现在的琴马形状,从那时以来,只有些微的改进。所有说这是许多世纪实验的结果,如今当然认为是完美的。

琴马的坯料一般用生长十分缓慢的普通槭木制成,商店里可以买到各种品级不同质量的琴马,通常制作得很精确。凭着琴马木质的变化,通过他或她削制琴马方法的不同,制作师就能够改变小提琴的演奏特性和音色。正如我们在后面将见到的。

 

削制琴马

琴马必须立于正确的位置,其背面与面板的弧形结构相垂直(见图16.15)。琴马的两脚必须与弧形结构的这个部位完全服帖。

首先,在铺有细砂纸的平面上摩擦琴马坯料的背面(这一面有点状木射线,而非条纹色线),确保平整。把琴马放倒,把马脚的厚度削减到4.7毫米。琴马的位置在第14章就已确定,应该用瓷器描笔在面板上精确标出来。为了使马脚初步与面吻合,要削去每只脚上等量的余料,把琴马抓住放到位,再把一根约0.75毫米厚的柔韧的塑料条紧密地横贴在弧形结构面上,紧靠住琴马,用一根细铅笔,把塑料上的弧度划到马脚的正面。

最适合削制马脚的刀沿其锋利的边刃上要有个“弯拐”(见图16.16)。刀刃的两面成斜面,斜面必须平。把琴马抓牢,贴近制作师的前胸,切削的方向始终朝着琴马的中心(见图16.17)。两只马脚都修削到铅笔线,目的就是要使马脚的底面与琴马背面成直角。把琴马放到位,检查琴马背面现在是否竖直,通常显得与侧板的斜接缝平行。安装正确到位之后,测量一下从琴头的顶端(在背面)到弦枕的距离。如果有必要,就前后移动琴马,以达到330毫米的琴弦长度,并在这个位置作上记号。

现在可开始精细地修整马脚,在多数情况下,修整时可用眼睛作出精确的判断。轻轻抓住琴马到位,进行晃动检查,看会不会出现缝隙。确定突起的地方,用小刀刀刃上的“弯拐”对准并削除这些地方。如果在削之前,用舌头触一下马脚,把它弄湿,就可削掉更细微的屑片。如果刀刃的背是笔直的,就对着光线把刀背横放在马脚底上,在中心检查突起的地方(见图16.18)。努力从每只马脚上削去等量的余料,不断修削,直至达到真正相符,马脚末端的厚度不少于1毫米。最后,给琴马正面涂上一点柔滑的石墨或彩色粉笔,继续削除马脚上高出的地方,直至完全服帖。

需要一块样板,以便削出琴马顶上的弧度,并确定琴弦的高度(见图16.19)。为了初步划出琴马顶上的弧度,把琴马放到位,眼睛顺着指板的顶表面,沿指板每一边进行观测,不要把弦枕作为焦点。在琴马正面的每一边,用细铅笔作上记号,记号与指板末端顶上的弧线齐平(见图16.20)。拿掉琴马,而后在E弦一边距第一个记号以上5.5毫米处标个点,再在G弦一边距第一个记号以上7.0毫米处标个点。然后用样板,拿细铅笔把上面的两个点连成弧线。用小刀削去线以上的余料(见图16.21)。琴马顶上的角度要制作得与正面和背面相同。贴上样板,仔细检查弧度,用细锉除去一切瑕疵。沿琴马正面顶边倒棱,把边上的厚度确定为匀称的1.2毫米(见图16.22)。用分线规在琴马顶上划出总弦距33~34毫米,按以前在弦枕上标划的同样方法,标出G弦和E弦的位置。在此标记处,用细圆针锉尽可能浅地锉出弦沟来。

现在需要按正确位置装上G弦和E弦,以便测量其高度。把两根弦放到琴马上的正确位置,适当上紧,测量指板下端顶面到每根弦底面的距离。可取的净空为:E3.75毫米G4.75毫米。如果有必要,再把琴马上的弦沟锉深些,直至达到这样的净空为止,接着再用样板削低琴马弧线的高度,再像前面一样尽可能浅地锉好弦沟。以这两根外弦为根据,等距离地标出其余两根弦的位置,再尽可能浅地锉出弦沟。

现在要把琴马的正面制造成拱形,削减琴马厚度,以最低限度与所需强度相符。图中所示的这种简单的固定装置(见图16.23),是用来稳固地夹住琴马的,以便进行加工,可把这种装置夹在台钳上(见图16.24)。用小刀或凿子在琴马的正面图中所示的部位(见图16.25)徐缓地造出拱形来。图中所示的数字,是最终厚度的标准。然后,可以用细砂纸给琴马的正面抛光。对顶上弧线的边缘进行很轻微的打磨,使其缓和,但不得损伤马脚脆弱的边缘。

现在要用锋利的刀片雕刻琴马成型。示图是标有雕刻示意的琴马坯件(见图16.26)。如果所示,耳尖用小凿子削减,从心尖的两面削去小木屑,以免抹布擦伤。琴马两边直的部位,要前后倒棱,边棱应该笔直,底部约为1毫米,往上逐渐变窄,顶上成一尖形。给E弦弦沟上粘贴一小块牛皮纸,这样一来就没有必要再给E弦上套保护管了。用干肥皂和纸把琴马擦亮。

 

音柱

凭音柱在法文和意大利文中的名称——l’âmel’anima,就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这两个词的意思是“灵魂”。音柱直立在琴内,在高音马脚的背后,用比较习惯的话来说,它在面板和背板之间起着连接器的作用。用这种方式连接背板和面板,来自高音马脚琴弦的大部分压力,就由背板来支承。起这种作用的同时,音柱还在高音马脚的下方造成一块比较坚硬的地方,围绕此部位移动这个点,琴马就朝那边晃动。凭借改变音柱的位置和长度,就可能会改变小提琴的声音和发音的均衡,后面将会谈到。

音柱应该采用已干透的、木纹顺直生长状况适中的云杉来制作,每次制作音柱,都要把木材劈开而非锯开。用把结实的小刀和小锤,劈下一根约170毫米长、约10毫米宽的木条。把木条劈得边与边相垂直,成10毫米×10毫米见方。沿每个角刨削,造成八边形,用木工车床旋成6.0~6.5毫米直径的棍,再用细砂纸抛光。如果你跟前没有木工车床,可使用慢速电钻或手钻,把音柱制成型,再用砂纸打磨光。

 

安装音柱

音柱安装在面板和背板的内弧形结构上,音柱的生长线与面板的生长线相垂直。所需工具为一把音柱调节器、一面小镜和一盏可弯曲的灯,此灯要小得可以穿过音孔,这些都可以在供应商那里买到。音柱调节器尖的一头要锉薄,并留下锉痕,这有助于控制音柱。另外一件有用的工具,就是一个简单的测量规,用有弹性的薄塑料片制成(见图16.27)。先用小刀截下音柱的一端,用眼睛估量右(高音)马脚部位面板的角度。由于音柱的直径小,其末端反映不出弧形结构的弧度,从各个方面在其横断面看,总是平的。把音柱颠倒过来,放进估计好的位置,一头要牢牢顶住弧形结构,检查角度(见图16.28)。如果音柱好像是直立在这个位置,角度通常就是正确的,但是音柱的生长线仍然应该与面板的生长线相垂直。

现在要测出音柱的长度,商店里可以买到有此用途的测量工具。把一根细杆插入音孔,落到背板上,以面板中线处弧形结构的水平,给细杆上标个点,就可以找到所需长度的粗略估计数。音柱截成这个长度,然后把音柱调节器轻轻插入音柱,插在从顶上起总长度的三分之一处,以便给音柱作上记号,以免弄颠倒。

音柱的最佳位置,在一把小提琴和另一把琴上有所不同,图中所示是音柱安装的一个良好开端(见图16.29)。音柱的末端绝对要与内弧形结构相吻合,这是最根本的要求,同时音柱必须垂直立起,不能太紧。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开始装音柱时,其位置必须接近中线,因为只要音柱“向外移动”,接近音孔,其长度就得减短。开始先按原有的角度削短下端,再用眼睛测量。把音柱调节器插入音柱上有记号的地方,细心将音柱插入高音孔。音柱垂直(与侧板平行)站立在图中所示的A点(见图16.29),应该不成问题。如果办不到,就逐步修整音柱的下端,再按常规把音柱插入,以检查其长度。当音柱得以垂直站立时,就仔细移动调节器,并用有弹性的测量规来确定与马脚位置相关的音柱顶端的位置。测量规的半片插入音孔与音柱接触,剩余的半片就表示出音柱所处的位置,是在马脚之后还是与马脚相接触(见图16.30)。然后用调节器平的一端,穿过任一音孔,调节音柱的下端,要格外小心,不要损坏音孔。调节器须刚柔并用,把音柱细心缓慢地移到垂直位置。通过尾柱孔,并透过两音孔,进行观察,以确定音柱是否垂直。音柱已垂直站立,就用镜子和检查灯彻底查看音柱两端,看是不是装得不理想而留有缝隙。要想去掉音柱,直接用手指对音柱两端上方的琴板施压,再插入调节器,而后轻轻挤压琴两侧的C段部位,以使音柱松开。

继续用此办法修整音柱,用小刀削去高出的地方,再把音柱装上,直到其两端与所指示的部位完全吻合。除了查找缝隙之外,还要用调节器非常轻微地在原位转动音柱,检查音柱是否安装合适,这时候音柱看起来应该围绕自身的轴线在旋转,而非往一边旋转。音柱的长度与安装一样重要,决不允许把它硬塞到位。在没有琴弦压力的情况下,音柱本身应该能够稳稳地立起来。新琴在演奏期间,稳稳会变得有些紧,过了这段时期,音柱可能需要更换上一根稍微长些的。

 

安装琴弦

琴弦用各种材料制造,其张力各异:普通羊肠线、缠有金属丝的羊肠线、合成纤维芯绕上金属丝以及钢丝芯的。各种弦产生不同的音质,演奏者根据自己的体验,爱好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讲,普通羊肠弦通常与演奏巴罗克音乐和早期音乐相关,而钢丝弦(除E弦之外)则通常和学生琴联系在一起。我们建议,在演奏适应期使用一套张力适中的优质合成纤维弦,因为大多数乐队演奏员都常用这种弦。

音柱放到位,现在就可以安装琴弦,给琴调音,以完成小提琴初始阶段的收尾工作。在面板下半部分盖上一块布,把弦尾绳撞到系弦板上的指定位置。调整弦尾绳的长度,以使系弦板装好后刚好不碰尾枕,但这时候不要剪掉弦尾绳的头。把铅笔上的石墨往弦枕上的弦沟里抹一些,把弦穿到系弦板上,另一头穿到弦轴上。先把琴弦的头穿入弦轴上的系弦孔,头伸出约6毫米,往与轴头相反的一边缠上一两圈,再朝轴头方向交叉缠绕。琴弦装到位,就放上琴马,把琴弦紧一点。琴弦在弦枕上移动时要仔细检查,如果琴弦移动得不平滑自如,或者如果琴弦是呈曲线状通过弦枕的,你能感觉到扭曲分离的情况,就得按需要矫正弦沟。如果一切就绪,就逐渐把弦上紧,如果琴弦把琴马拉得前倾,就要仔细缓慢地把琴马顶端往回拉。当琴弦上到标准音高时,如果弦轴过紧,就要进行检查,琴弦缠得不要紧贴离轴头最近的弦轴箱壁。若有必要,就把弦放松,往与轴头相反的一边移动,缠上一圈多。琴弦拉紧落定后,还要再调上一两次,做到了这一点,就可以调整弦尾绳的长度了。琴马与系弦板之间的这段弦,影响着主弦(琴马与弦枕之间的弦。——译注)的泛音音列。理论上讲,在这段弦上拉奏,每根弦的空弦上应发出五度音(加两个八度)。放长弦尾绳,音就会升高,反之亦然。弦尾绳达到正确长度之后,就把绳头剪干净,再装上琴弦,安上腮托,小提琴就完工了。

 

噪声杂音

小提琴里的嗞嗞声与汽车的喀嚓声很相似,很令人讨厌,而且难以找到根源。如果出现嗞嗞噪声,就先检查琴内有没有砂粒或刨花。小提琴面朝下拿稳,用力摇动;即使是很小的东西,在小提琴演奏时,也会发出噪声。这是不要用弓拉,用拇指的软边拨动每根弦。如果噪声只出现在空弦上,原因就是有可能在弦枕上。检查一下,弦沟不是太宽就是太深,弦沟的最高点正好处于弦枕的背面。偶尔因弦枕整个高度过低,琴弦碰到指板嗞嗞作响。如果按弦时出现噪声杂音,下面的提示或许有所帮助:

系弦板    触及尾枕、面板或腮托;装饰品或微调器(弦沟)松动。

      偶尔缠绕不当;弦保护层松动。

      马脚不完全服帖;弦沟太深;马上有毛细裂纹。

      漆或松香弥合的小裂缝。

      表面隆起,或挖空不足。

     圈饰或饰尖松动。

      开裂;沿面板和背板的所有边缘轻敲,仔细倾听,进行检查。

      松动。

      装得有毛病或有裂缝。

 

大多数噪声都可以从上述情况中找到一个原因。如果不是这些原因,答案可能就在小提琴的里面。检查是否有松动的衬条、裂片,或者中接缝上的防护钉是否松动。虽说新琴上出现裂缝是完全不大可能的,但裂缝当然可引起噪声杂音。

 

演奏适应期

所有的新琴都要经历一个演奏适应期,在这期间音质将会有所进展,很引人瞩目。用格伦·柯林斯(Glen Collins)的话来说:“一把新的小提琴,其实只是一件精细的木制品,同时必须认识到这是件乐器。”在这段时间里,究竟会发生什么事,不完全清楚,但实际上讲,随着演奏的进行,随着低音弦经常略微伸长,每根弦的音质都有进展。适应期过后,把小提琴彻底检查一遍,这是个好哦注意,就像前面所说的,音柱大概需要更换。或许已暴露出什么不足之处,可待日后处置。

相关信息 Other Information
版权所有 胡晓光提琴工作室 © CopyRight 2012 by nbptmusica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