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尔内里家族

安德烈亚(1626—1698)
彼得罗(曼图亚的)(1655-1720) 朱塞佩(安德烈亚的儿子约瑟夫)(1666—约1739)
彼得罗(威尼斯的)(1695-1762) 朱塞佩(“耶稣”)(1687-1744)
安德烈亚·瓜尔内里
安德烈亚(Andrea Guarneri)是瓜尔内里小提琴制作者王朝的创始人,这是一个很不平凡的家族,其创造性的生产一直延续了大约124年,17世纪30年代,安德烈亚来到克雷莫纳,在尼科洛·阿马蒂的作坊里当学徒,开始学习小提琴制作手艺。师傅和徒弟之间的关系一定是很融洽的,以内安德烈学徒期满后之后,仍然和阿马蒂生活工作在一起。1652年,他娶安娜·玛丽亚·奥尔切利(Anna Maria Oreclli)为妻,两年后,夫妻俩从阿马蒂家迁出,搬到位于圣马特奥教区的奥尔切利家。他们生有七个孩子,其中的两个今后注定要成为优秀的小提琴制作师;彼得罗,他通常称做“曼图亚的比彼得罗”(“Pietro of Mantua”),还有朱 塞佩(Giuseppe),通常称做“安德里亚的儿子约瑟夫”(“Joseph filius Andreae”)。
大约在1654年,安德烈亚凭着自己的实力开始工作,当起了工匠师傅,不再是阿马蒂的助手。他的两个儿子最终还是跟他一起工作了,彼得罗是在1670年,朱塞佩是在1676年之后的某个时期。但是1677年彼得罗结婚,接着就搬到了曼图亚。由此引起了家族的不和,因为他父亲总觉得他还是留在克雷莫纳工作为好。激烈的争执持续了很长时间,安德烈亚在1694年所立的遗嘱中也提到这一点:
大师仍然提及与儿子彼得罗激烈争执的事,声明他不得继承更多的遗产,只能得到他法定所给予的一份①。
安德烈亚在制作上,采用琴型主要来自阿马蒂家庭,人们往往错误地把他看做一位出色的工匠,而不是革新者。他早期生涯中所最常采用的琴型,就是“小型”阿马蒂琴。表明上看,他早期的琴的确酷似阿马蒂型,但经过仔细考查能发现,饰缘的细部、音孔以及琴头的雕刻,均带有他本人的独特风格。
除小提琴之外,安德里亚还制作了许多中提琴,其重要性,目前正为人们所认可:
安德烈亚·瓜尔内里首先集中精力制作较小型的中提琴。很快人们就会体会到,较小型的、设计精良的中提琴,不仅可以提供必要的灵敏度,而且还具有充足响亮的强度。这种尺寸已成为标准②。
大提琴也不适合艺术大师演奏,安德烈亚和其他人一起,对大提琴的设计进行了革新,缩小了尺寸,打到现在常用的大小比例。我们可以见到安德烈亚制作的两种型号的作品:余留下的少数几把早期型的琴,包括1669年制作的一把;而其余的是他生命晚期制作的,这些琴都趋于更小型的设计。相比之下,斯特拉迪瓦里1707年只采用较小型的。
安德烈亚的漆,一般为棕褐色,但偶尔也用金黄色,这更像阿马蒂的漆。有时候,他好像给漆里加了“催干剂”,以便加快漆干燥的速度,因为油漆干起来很慢,但这是一种不可取的方法。加上催干剂,那就意味着他得匆匆忙忙把活干完,大概是因为他的琴销得很快,而且还有价格上的竞争。人们对比较便宜的琴的需求正在增长:
对意大利生产的琴的兴趣,正在欧洲的音乐中心持续增长。这些琴的销售,是通过欧洲大陆许多城市举办的每年一次的大型商品交易会上的中介人进行的③。
安德里亚使用木材,也可能主要考虑到需要保持低价位。他采用当地的槭木,有时木材的外表也很平常。他选择锯成板材的槭木来做小提琴的背板,这可能仍然是阿马蒂的主意,一些制作师想制造出比用劲锯原木发音更强烈的琴来。安德烈亚的一些琴,在涂漆之前,好像用酸性物质处理过。这也许是为了使木材的音色变得柔和。就像现在一样,当时一把外观比较新的小提琴,对可能的顾客比对成熟的老买主似乎更缺乏吸引力。
然而,更新的研究,表明存在另外的酸性物质用于处理木材。对安德烈亚的一些琴所用木材样品的分析,发现有一种无机物的成分,这和自然界的木材大小相同,看来实际上在16、17、18世纪已经普遍使用各种化学物质,努力保护木材,免受昆虫和真菌生长的影响。
安德烈亚总共制作了大约250把琴,大部分是小提琴。考虑到瓜尔内里的小提琴,旨在最终获取市场较小的高价位,而且经常在十分匆忙的制作,可能安德烈亚就承担了其他的任务。或许他还时不时地一直在协助阿马蒂。目前,这个问题仍然无法解答,这不仅涉及到安德烈亚,而且和整个瓜尔内里家庭都有关系,他们的产量太低,不能给自己的整个制作活动带来起色。人所共知,惟独曼图亚的彼得罗,他已经以音乐为业,脱离了这行神秘的手艺。

3.5-3.8图为安德烈亚·瓜尔内里1659年制作的小提琴
彼得罗·瓜尔内里
(曼图亚的彼得罗)
彼得罗大约是在他父亲开始独立制作时出生的,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帮安德烈亚干活了。他开始干活到底有多早,就不清楚了,但是从1670年起安德烈亚作坊生产的一些琴上,就可以看出他独具风格的手艺。毫无疑问,1678年彼得罗离开了父亲一家。根据记载,1685年他生活在曼图亚。那么,介于中间的这段时间,他可能就没有从事小提琴制作业,因为现存的琴中没有他那个时期的作品。1685年,彼得罗在曼图亚君主的宫廷乐队里,谋了个维奥尔琴和小提琴演奏员的职位。他被正式任命,成了著名的演奏大师。彼得罗一成为宫廷乐师,就又开始进行小提琴制作,大概是利用课余时间,他似乎是第一位在曼图亚从业的小提琴制作师。彼得罗的第一位妻子卡泰里娜(Caterina)去世之后,1694年他又娶了卢奇娅·博拉尼(Lucia Borani)。虽说生了许多孩子,却没有一个成为小提琴制作师。
彼得罗协助他父亲制作小提琴,但也制作出一些自己的完整作品:
我们充分意识到,在有他父亲的标签的一些作品上,他也参与了协作。事实上,我们承认,其中的某些小提琴完全是由彼得罗制作的。这些未成熟的作品,显示出真正他自己的个人手法,多么明显——那些清楚无误的f孔、准确而有特定形状的琴角、技法熟练的饰缘、完整的模具制造以及深深地凹槽装饰④。
彼得罗的作品显示,受过阿马蒂和雅各布·施泰纳两人的影响。作为乐师,他可能有相当多的机会演奏施泰纳制作的琴,这些琴是由去国外旅游返回的音乐家带到意大利的。
彼得罗的小提琴,常用装饰性的镶嵌材料进行装饰。他早期的琴表现出受阿马蒂影响,但1700年之后,他就研制出新的表现形式,琴声更加强有力,轮廓更加清晰。长度还是同样,宽度却增加了,琴头变得更大。他采用高质量的木料:带卷曲花纹的进口槭木,以及优质云杉。漆的颜色改为从金黄色到橘黄色或红色,这也许是瓜尔内里家庭所有的琴中最美的吧。
彼得罗留存下来的小提琴大概有50把,其余的无疑已经遗失了,因为他大量的时间都做职业乐师,所以未必有可能制作出大量的琴来。无论作为技巧熟练的小提琴家,还是作为优秀的制作师,彼得罗都具有非凡的天赋,这些品质使他处于令人羡慕的地位,能够创造出极高水平的琴来。
朱塞佩·瓜尔内里
(安德烈亚的儿子约瑟夫)
朱塞佩生于1666年,即在其兄彼得罗之后11年出世,他一直生活在这个家庭里,最终继承了这份家业。他与父亲安德烈亚的关系一直很密切,他的作品与父亲的有酷似之处。众所周知,他成了“安德里亚的儿子约瑟夫”,这是他自己的标签上所用的名称。约瑟夫与其兄长彼得罗,相互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尽管他们分开生活,而且还是忍受父亲对彼得罗的敌对态度。彼得罗还被命名为约瑟夫幼子的教父。1690年,约瑟夫娶巴尔巴拉·弗兰基(Barbara Franchi)为妻。他们三个孩子当中的两个,即彼得罗(1695年生)和朱塞佩(1698年生),注定要成为小提琴制作师。
一直没有发现约瑟夫去世或墓地位置的有关记载,也许他是离开家门而去世的。他一生在商业方面并不成功,好像还积累下相当可观的债务,尽管父亲留给这个家庭的经济环境很富裕。对约瑟夫的景况,人们有不少猜测,似乎他制作小提琴的数量在逐渐减少。
大师的人间事务如此不幸,我们认为会是什么原因呢?我们认为,恐怕是某种形式的堕落,从而产生的结果之一,就是提琴产量的不足⑤。
虽然在约瑟夫的作品中,明显具有阿马蒂的影响,但他的小提琴还是很有特色的,其作品自然分为两个时期,以1715年为分界线。早期的小提琴,音孔的位置较低,琴身往往设计得较短。琴头雕刻得很有气势,最后的加工处理十分精细。1715年之后,他的一种新型小提琴面世,琴身较长,各段也相应拉长。F孔比较敞开,漆的色调为亮丽的橘黄色或红色。但是,他的作品的质量好像不太稳定,有些琴漆涂得很美,而另一些则表面无光泽。他选择木料没有定数,有时用杨木和椴木,有时背板和侧板的用料不一致。但是,有人认为他混合使用木料,只不过是出于好奇,并没有降低这些提琴独有的突出的质量。采用三种木料制作大提琴是少有的:面板用云杉,背板用杨木,琴头用山毛榉木。而且下段的面上有“翼状分布”,就是说,是用木片拼接上的⑥。
人们认为,约瑟夫在大约50多年的制作生涯中,共制造出250至300把小提琴,这表明他产量很低,平均每年只有6把。他一生最后20年留下的琴很少,已知的最后一把是1731年制作的大提琴,八年之后,他离开人世。
彼得罗·瓜尔内里
(威尼斯的彼得罗)
约瑟夫生于1695年,是安德烈亚的儿子约瑟夫从事小提琴制作的两个儿子中的年长者。他早年随父亲学习手艺,后移居威尼斯。这次搬迁,可能是经济上的原因引起的:
对彼得罗来说,惟一成功的机会就是离开——在威尼斯,小提琴生意还是很兴隆的,做生意接近有名的克雷莫纳,这里经济环境气氛比较好⑦。
他在威尼斯立足,还是有些困难的,由于威尼斯行会系统强加的限制,要求他在威尼斯在当一次学徒,然后才允许他在这里使用自己的标签。但威尼斯无疑有它令人向往之处,它是个音乐中心,而且还是小提琴制作师所用大量木材和其他必需品的市场。对有钱人和四海为家的人来说,威尼斯是个繁荣的口岸,而且是艺术活动的中心。作曲家蒙特威尔第(Monteverdi,Claudio,1567—1643,意大利作曲家,创立威尼斯歌剧风格,对后世音乐有很大影响。——译注)1613年定居这里。威尼斯的许多教堂,普遍雇佣小提琴演奏家,卡萨诺瓦(Casanova,1725—1798)就在威尼斯乐团开始了他丰富多彩的小提琴家生涯。
作为小提琴制作师,彼得罗在威尼斯完全站稳地位之后,于1728年他与安焦拉·费拉利(Angiola Ferrari)成婚。他们的十个孩子,没有一个从事小提琴制作业。彼得罗没有正式的作坊,是在家里制作的,也许有迹象表明,他小提琴制作的经济收入并没有成效。注明1750年以后,他制作的琴人们知道的很少。1763年他死于肺炎。
已知贴有他本人标签的最早的小提琴,是他于1721年在克雷莫纳制作的,据推测是他离家之后的作品,但是也有可能当时他还住在克雷莫纳的什么地方。他早期的作品,具有新鲜感和独创性,与他父亲和祖父的作品截然不同。或许他有意下决心,违背阿马蒂型的制作传统,去追求新的影响。他终究成为一名威尼斯制作师,而威尼斯学派的影响,使他的作品更令人注目。自1740年去起,他的小提琴逐渐更具有特色,带有轮廓清晰的f孔和饰缘。
小提琴的内部很重要,有柳木制成的宽大琴颈以及首木、尾木和角木。琴角也很牢固,几枚钉子插入首木,把琴颈固定到琴身上。和祖父安德烈亚一样,彼得罗有时也使用“催干剂”,结果使漆在某些情况下无法妥善保存。
威尼斯是大提琴的中心,彼得罗制作的大提琴有六把幸存下来,总数没有确定。他大概制作了约200把小提琴,这个数字比较保守,是根据瓜尔内里家庭其他制作师的情况得出的。
彼得罗的风格,是克雷莫纳和威尼斯制作方法的特殊混合物。但是到他1762年去世时,小提琴制作在威尼斯已经衰落了,这是因为地方经济的恶化,以及来自欧洲其他地方的小提琴制作师的竞争日益扩大的结果。
朱塞佩·瓜尔内里
(“耶稣”瓜尔内里)
朱塞佩去世之后,成了人人皆知的“耶稣”,这是由于宗教教义的原因,他经常把这个称号用在自己小提琴的标签上。他是安德烈亚的儿子约瑟夫制作小提琴的两个儿子中的年幼者,但当时对他的出身,人们不清楚或认定有失误,直到20世纪,通过希尔兄弟的研究,才确定他真是约瑟夫的儿子。1723年,他离开了家,这大概是他与卡泰里娜·罗达(Catterina Roda)结婚之后发生的事,罗达本人可能与某小提琴制作家族有血统关系。
1731年,根据记载他生活在圣普罗斯佩罗,但中间那几年他住在什么地方,我们并不知道。好像他已经离开了家,从1723年起,他在克雷莫纳的某些地方,以小提琴制作为业。也许,他和家族中其他几个成员一样,也做过乐师,因为这段时期他没有制作出多少琴来。
从1730年起,他作品的产量变得比较平稳,这也许表明他的生活已比较稳定了。他许多主要的作品,注明年代为1720年至1740年,那时他和妻子住在圣普罗斯佩罗,身边没有帮手。
有许多传闻,不知是真是假,认为他的生活一直杂乱无章:“‘耶稣’的生活很不规律;他不务正业,不修边幅,寻欢作乐,而且还好酒贪杯。”⑧关于“耶稣”坐过监狱的传说,可能缺乏证据;据说他犯过很严重的罪,大概是在一次斗殴中,打死了一名制作小提琴的同伴。后来他在狱中,与看守的女儿拉上了关系,她给他带来了木料和工具,使他得以制作小提琴。但是,1730年之后他被长期关押是不可能的,因为一直到1744年他去世,人口普查表上都登记有他的名字。大概在希尔兄弟进行研究之前,一直缺乏有关他的生平的确切资料,以至于在18和19世纪,有一个虚拟的生平逐步传开,使这个问题变得复杂起来。这些传闻无疑对小提琴赝品的交易是有好处的。1972年韦克斯伯格指出:
这是老练的伪造者的大好时机,“耶稣”的琴比斯特拉迪瓦里的琴更容易仿造。这种赝品今天已为人们所认识,因为需求依然超过了非常有限的供给⑨。
“耶稣”的风格独特,任何时间对他的小提琴进行评价,都是属于最高水平之列的。他工作起来很自由无拘束,克雷莫纳的其他任何制作师,没有一个与他相似。他不努力以细致精确的传统风格来雕刻木材,人们仔细观察他制作的琴头时,特征就很清楚,上面的凿痕清晰可见。今天知道的他最早的小提琴是1726年制作的,其余所有的作品都是1744年完成的。
他的琴通常分为四个不同的类型,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特征,有迹象表明,“耶稣”的制作方法是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第一阶段,从1726年至1730年,明显表示他是一位训练有素的手艺人,这大概是人们对他从父亲那里所受教育的赞扬,他的琴在风格上与其父亲的有相似之处。
第二阶段,从1730年至1735年,以成熟并更具独到见解的制作方法为特征;琴身各段伸长,f孔比较细长,琴边、琴角和琴头的最后润饰相当完美。这一阶段最有名的小提琴,是1733年的那把“克劳斯勒”(“Kreisler”),其面板和背板用径锯开的优质木材制成。背板和侧板使用声音良好并常有卷曲花纹的槭木,琴头无人像图案,但使用的都是非常优质的成熟树干。从各个角度看,琴头旋首两边相互十分对称,有个事实值得考虑,分开观察,两面的外形显得那么不同。
第三阶段,从1735年至1740年,风格表现得越来越自由,甚至制作方法也失去了控制。例如,f孔不很讲究,但仍然不失强劲并充满活力:“他的琴头,有时只是对前辈的端庄构思的夸张性仿造,但更显个性。”⑩
最后一个阶段,从1740年至1744年,“耶稣”的作品过于违反公认动的制作规范,去附和某些高手的自由主义观点,有位作家说:“他伤害了赞赏他的人的耐心;他制作的提琴非常反常。” ⑪从某种程度讲,这些评论家所厌恶的是这种草率的行事的现象,有些人猜测,“耶稣”必定一预感到自己行将离世。但是,有几把贵重的小提琴,注明是出自这个阶段,其中包括帕格尼尼使用过一把1742年的小提琴,他把这把琴命名为“大炮”(“The Cannon”)(现留在热那亚市,供陈列)。同年制作的还有“大卫”(“David”),这把琴雅萨·海菲兹(Jascha Heifez)特别喜爱。另一把名琴,叫“勒迪克”(“Leduc”),1743年制成。
在“耶稣”的作品中,经常有即时性和独创性的成分,而且绝不迂腐。但是,使这些小提琴如此出名的,并不是其直观外表的魅力,主要是因为这些琴音质出色,因此而建立起自己的声誉。这些琴被人们说成是阿马蒂的柔美音色和布雷西亚制作师的低沉圆润洪亮的声音相结合的产物,由此产生其他任何制作者无可匹敌的音质。
“耶稣”在他短暂的职业生涯中,制作了大约250把小提琴,1735年最高产。没有证据能说明他制作过中提琴,尽管有一把中提琴已被认定为他的作品。
他采用当地的和进口的槭木,他有许多琴采用的云杉木,很可能出自同一棵树,因为接近树心的地方,经常出现汁液色斑,音孔周围普遍有颜色较深的线。树木年代学家彼得·克莱因(Peter Klein)最近经过测试确定,“耶稣”有时所用的木料很新,也许就是新近砍伐的,风干的时间只有三四年。
除了经常提到的瓜尔内里家庭的这些小提琴制作师之外,或许还有其他人。特别令人感兴趣的是,是“耶稣”的妻子卡泰里娜,人们普遍认为她一直在作坊里帮丈夫工作。也许她甚至有可能凭着自己的能力,已经成为制作师,因为有证据表明,一度在欧洲的小提琴商人中,众所周知,存在贴有“卡泰里娜·瓜尔内里”(“Katterina Guarneri”)标签的小提琴,但是他们发现这种标签就常常把它揭掉。安德烈亚的儿子约瑟夫的长子安德烈亚,十有八九起初也学这门手艺,但1706年悲惨地死去,当时才15岁。
注释:
1.希尔兄弟《瓜尔内里家庭的小提琴制作家》,9页。
2.迪尔沃思(Dilworth,J.),《弦乐器》杂志,1996年10月号,1028页。
3.同注释1,12页。
4.同上,26页。
5.同上,63页。
6.考林(Cowling,E.),《大提琴》,32页。
7.迪尔沃思,《弦乐器》杂志,1996年10月号,1260页。
8.费蒂斯(Fétis,F.J.),《安东尼·斯特拉迪瓦里——著名小提琴制作家》,105页。
9.韦克斯伯格,约瑟夫(Wechsberg,Joseph),《小提琴》,98页。
10.斯托厄尔,罗宾(Stowell,Robin),《剑桥小提琴指南》,14页。
11.里德(Reade,C.),《克雷莫纳——小提琴与漆》,23页。